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曉雪 北京報道)5月CPI上漲5.5%,創34個月以來新高,顯示內地依然高企的通脹壓力,隨後央行即火速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市場此前普遍預期央行會在端午節期間「雙率齊發」,因此央行此次僅出台「提準」讓各方更加關注加息何時到來。對此,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的北京專家認為,CPI連續破5顯示內地通脹形勢依然嚴峻,為此加息或在繼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之後接踵而至,但同時指這屬於「頭痛醫腳」的做法,無法解決CPI居高不下的問題,要對抗通脹,控制民生消費物資「生產源頭」價格最關鍵。
「頭痛醫腳」問題仍在
國投瑞銀中證上游資源產業指數基金擬任基金經理劉偉向本報表示,高企的通脹壓力短期內不會快速釋放,雖然管理層運用多重調控措施,但通脹存在顯著的自循環效應,加之國內長期以來的貨幣供應增長率大幅超越GDP增長率,短期內通脹壓力仍不容小覷。
他指出,目前銀行間利率已達到較高水平,本次提準無疑是央行進一步緊縮流動性的舉措,旨在抑制不容樂觀的通脹趨勢,未來數年國內通脹或將保持在一個較高水平,有必要逐步升息以抑制通脹。
為應對通脹,央行自去年10月以來已經四次加息。就目前經濟數據來看,雖然央行不斷通過貨幣政策緊縮流動性,但物價上漲的壓力仍然較大,尤其是食品等居民消費品價格。對此,東方基金推測今年可能還會迎來1至2次加息。但上海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財務金融系教授孔愛國表示,控制CPI的兩個方向,除貨幣政策外,還有大宗物資價格管控。儘管他預測央行將再加息,但建議政府應管控上游原料供應價格。
加息須配合貨幣貶值
孔愛國表示,大宗物資價格一定要管控,但應管上游而非中、下游的民營企業生產價格。他直言,民營企業的生產力,對大陸就業市場貢獻很大,如果政府不扶持民營企業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會有社會問題。如果以緊縮貨幣政策抗通脹,對內地的中小企業來說是雪上加霜。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也表示,當前如果加息不僅未能減輕通脹壓力,反而會加重難題和困難,加息之後的匯差和利差更有利於外部,而不是內部,加息對當前的情況並不適用。對於市場普遍預期的加息,譚雅玲表示,央行當前可以加息,但必須配之貨幣貶值,這樣配置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