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古達詩表示,港大檔案館除了收藏過往珍貴資料外,其更重要工作是,為未來多個世代保存今日的「歷史原料」。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
——特製文件盒收藏 500年後保齊全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任智鵬)年紀漸長,人總對過去倍感懷念。而同樣情況,亦出現在一個團體、或一所大學。今年建校100周年的香港大學,約5年前成立大學檔案館(University Archives),首次有系統地啟動與該校相關資料與檔案的收集及保存工作。港大檔案總監古達詩表示,檔案館除了收藏過往珍貴資料外,其更重要工作是,為未來多個世代保存今日的「歷史原料」。現時收集到的每張普通紙張或筆記,均置於由外國專門訂製、抗酸抗靜電、防塵防光害的文件盒,往後500年均可保齊全。
香港雖然是國際城市,很多方面均處於世界先進水平,但於專業的檔案館保存方面,卻只是剛剛起步;遠比周邊地區如內地、新加坡等落後。古達詩(Stacy Gould)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指,2006年初來港時,全港只得少於5名專業檔案人員。即使至現今,仍少於10人。
處理原始單張手稿筆記
她解釋道,與視覺效果豐富的博物館文物,以及圖書館完整的書本相比,檔案館處理的,往往是更具「內涵」及更「原始」的單張、手稿、筆記等,「正因為我們收集的第一手資料,能動態地反映事物的出現及發展,研究人員才能抽絲剝繭作出分析,發掘背後故事,以撰寫能說明文物及歷史事件的文章及書本」。目前,有關檔案館的資料,基本上開放外界查閱,以便進行相關研究工作。有意閱覽者,只需要申請預約便可。
收藏保存工作從頭做起
以往港大教務處及各部門學系,均會各自保存資料。但內容編排欠系統,部分頁面也給蟲蟻蛀掉,或因釘裝而鏽跡斑斑。古達詩指,過去幾年,檔案館把妥善收藏及保存工作從頭做起,並制定指引,幫助各部門篩選資料,以交檔案館保存,「檔案館並非貯存貨倉,即使是大學文件,亦只有少於10%應該保存。至於如何衡量,便需要專業檔案人員的知識」。
目前,該檔案館存有的珍貴資料,包括:20年代首批港大女生畢業照、二戰香港淪陷前夕港大校董會會議記錄等。古達詩表示,有關資料得以保存、未於二戰期間遺失或受破壞,全賴戰時有港大老師把資料運往重慶,戰後再回歸港大。
記者校友贈學系宣傳冊
同時,檔案館亦收集由師生校友捐出、載有反映大學生活的物件。港大學生會近期便提供了70至90年代,大量學生活動的相片。採訪當日,本身是港大校友的記者,亦向檔案館贈予其學生時代的學系課程宣傳冊。古達詩指,近數年、甚至現有的資料,於港大第二個100年或更遠的未來,均可能是重要的檔案素材,把有關資料妥善保存,是檔案館的使命。
檔案館辦公室置於大學圖書館內,已額外增設5部抽濕機及2部空調。而資料又存放於大量以pH值8-10紙張特製的文件盒中,可望保存至少5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