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八閩鄉音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大話八閩:延平郡王祠落成 兩岸共謁鄭成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6-2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兩岸民眾在延平郡王祠共同祭奠鄭成功。香港文匯報特約通訊員王協雲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林舒婕 廈門報道)每年6月,兩岸數萬民眾齊聚廈門緬懷民族英雄鄭成功。隆重的頌典儀式就在位於鴻山公園的延平郡王祠舉行。這是大陸唯一一座延平郡王祠,經過遷址重建,讓許多尋根謁祖的台灣鄭氏後裔終於有了落腳點。

收復寶島 獲賜封號

 遷建落成的延平郡王祠位於鴻山公園嘉興閣南側、緊鄰嘉興寨牆,基本保持老建築遺留下來的後殿和兩邊廂房的原貌,建築用地面積996平方米。一進,三開正殿,兩側帶護厝,雕樑畫棟,精美氣派,呈現典型的閩南風格建築,殿內有一尊近4米高的鄭成功塑像。

 史載,公元1662年鄭成功率軍渡海,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被侵佔長達38年之久的寶島台灣,南明永曆帝於1653年賜予其「延平郡王」封號。

光緒建成 文革損毀

 據廈門閩南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陳耕介紹,清光緒年間台灣多次遭到外敵侵犯,相繼發生中法戰爭、牡丹社事件等。當時治理台灣的沈葆楨向朝廷奏報,於是光緒下令設立延平郡王祠,並選定台南、台北和廈門三個地方。目前台灣的延平郡王祠已有58座,而大陸只有廈門的這一座。

 「廈門的延平郡王祠原址在思明南路通往鴻山公園小路的一側,由於年久失修,祠堂逐漸破落。」陳耕說,「文革」期間山門和前殿被拆掉,用於臨時搭蓋民房,只留下部分中庭、後殿和兩邊的廂房,周邊建築殘破凌亂,基本無法開放。

內地唯一 遷址重建

 重建後的延平郡王祠的祠堂牆體為磚石牆,用傳統鏡面牆做法建成。砌牆用的磚特別選用泉州白石和閩南特有的色彩艷麗的紅色煙炙磚。正房兩側開間牆面的身堵,特別設計為花磚組砌。山牆均採用閩南稱「擱檁造」的山牆承重方式。屋面設計為傳統閩南建築中祠堂慣用的三川脊,正脊採用閩南古建築所特有的燕尾脊,垂脊末端設有排頭。正殿為懸山屋面,護厝為硬山屋面。屋面瓦採用閩南沿海地區常用的無釉紅板瓦。

 台南文化協會會長鄭道聰認為,廈門的延平郡王祠完全有可能成為台灣同胞來大陸祭祀上香的熱點,今後每逢鄭成功的生辰忌日、鄭成功收復台灣的紀念日等重要日子,兩岸都可以聯手在延平郡王祠舉行紀念活動,構建起海峽兩岸祭祀鄭成功的網絡。

相關新聞
少女染怪病 肚大如孕婦 (2011-06-22) (圖)
豬糞澆地 種出171斤大田薯 (2011-06-22) (圖)
18年寫千萬蠅頭楷 八旬翁膺世界之最 (2011-06-22)
創意族譜書寫兩岸情緣 (2011-06-22) (圖)
安溪鐵觀音征服山西茶客 (2011-06-22)
大話八閩:延平郡王祠落成 兩岸共謁鄭成功 (2011-06-22) (圖)
鷺島熱捧台味夜市 (2011-06-15) (圖)
兩岸客家人聚福建 同拜保護神定光佛 (2011-06-15) (圖)
閩港觀鳥會 攜手拯救勺嘴鷸 (2011-06-15) (圖)
兩岸齊天大聖信眾 順昌朝聖謁祖 (2011-06-15)
愛郎變女郎 氣煞女大學生 (2011-06-15)
大話八閩:美國「媽媽」情牽聽障娃 (2011-06-15) (圖)
末代倒桶嫂 為生計39年「倒夜香」 (2011-06-01) (圖)
閩台10宮觀結姊妹廟 (2011-06-01) (圖)
大話八閩:閩西首現毛澤東照片 三奪龍岩城記錄 (2011-06-01) (圖)
安溪首拍茶文化電影 (2011-06-01)
70年前人壽保險證現漳州 (2011-06-01)
胸大如奶牛 少女自閉休學 (2011-06-01)
天公不作美 安溪鐵觀音量減價漲 (2011-05-25) (圖)
大話八閩:閩老人助學21年 數千學童重返課堂 (2011-05-2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八閩鄉音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