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工作與生活 取向大不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6-2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中國的飲食文化與美國的快餐文化存在極大差異,美國人民遠道而來,必定品嚐八大名菜。 資料圖片

 以下再從另一個角度分析和比較中美文化的區別。

息事寧人 VS 據理力爭

 荷蘭學者霍夫斯塔德(Hofstede)在上世紀70年代對IBM公司在53個國家或地區的職員就價值觀進行問卷調查。根據霍夫斯塔德的「文化維度理論」,中美之間在追求事業成功與生活品質方面存在一定差異。美國人強調自信、競爭及物質主義(事業成功導向);中國人也強調事業導向,如夏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傳說,但中國文化的事業導向並沒有美國般強,同時更注重人際關係和他人利益(生活品質導向)。

 美國文化表現出很強的「對事不對人」的特點;中國文化則強調人的因素,遇到衝突更多採取迴避態度,以維繫人際關係的和諧。

未雨綢繆 VS 及時享樂

 霍夫斯塔德在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調查中發現,不同文化存在長期導向和短期導向這個維度。他發現亞洲「四小龍」(即香港、台灣、韓國及新加坡)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重視傳統,而且有凡事都想到未來的傾向,而非只想當前。

 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大多屬於長期導向型文化,中國的古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無百歲命、常懷千年憂」,表現出很明顯的長期導向文化。美國文化注重解決現實問題,不計算長遠的問題,因此他們不強調「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而是強調及時享受人生。

含蓄內斂 VS 情感外露

 中國文化屬於中性文化,情緒表露含蓄,人與人之間很少身體的接觸,溝通和交流也比較微妙,需要用心領會才行;而在中國人的文化中,情緒外露是不成熟的表現,不能委以重任。但美國文化傾向情感外露,人與人之間在溝通時表情豐富,並且存在一些肢體語言。

公私難分 VS 公私分明

 社會心理學家庫爾特.勒溫(Kurt Lewin)提出人類存在的兩類交往方式:一類被稱為U類方式(即特定關係類型),另一類被稱為G類方式(即散漫關係類型)。

 美國屬於特定關係類型,人們不會把一方面的關係(如工作關係)帶入其他關係裡面(如生活關係),例如老闆若要求下屬在周末去他家幫忙刷牆,下屬一般會拒絕。相反,中國屬於散漫關係類型文化,人們常把工作關係帶入到生活關係中,這令各方面的關係高度重疊。

 因為中美文化存在諸多差異,這令人們在交流過程中,需多加了解對方的文化,以避免出現文化誤解和衝突。

相關新聞
斬件分拆課本 書商「不保證減價」 (圖)
校長籲先撥部分買教材資金 (圖)
「未來之星」準記者 訪國新辦晤華清 (圖)
澳洲教博月 34院校參展
浸大增通識元素 必修「演說技巧」 (圖)
港首本獎助學金指南網上任睇
教院辦全球化通識教材簡介會
校園放大鏡:香港真光水運會綠社稱霸 (圖)
畫意空間:一起共舞 (圖)
求同存異:中美文化差異 互了解減衝突 (圖)
面對共同問題 東西各有看法 (圖)
工作與生活 取向大不同 (圖)
中美文化比較 (圖)
想一想: (圖)
延伸閱讀:
香港浸會大學中國研究課程
Whats' Up?:My new hairstyle (1) (圖)
流行文化錄:讓文化研究走進流行文化
普通話講堂:普通話的「輕」
英語世界:Salt 鹽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