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營造驚恐劇情 扣人心弦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6-2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2003年香港爆發沙士期間,幾乎街上所有人都會戴上口罩,以防感染病菌。 資料圖片

 每個時代的文化均以不同時代的故事為主。正如上文所言,疾病是人類永遠的宿敵,疾病自然成為我們文化中的一部分。早於1351年的短篇小說集《十日談》(Decameron)已利用黑死病作為故事的背景。時至今天,除書籍外,瘟疫亦是20世紀的電影題材。電影利用疾病和瘟疫作為故事的主線,其一般可分成傳染性瘟疫、絕症和精神性病症。

 有關傳染性瘟疫危機的電影,其手法多以驚慌和恐懼為主要的電影元素,以營造危機四伏的氣氛。早於1976年的《卡珊多拉大橋》(The Cassandra Crossing)已利用鼠疫為主題,故事講述恐怖分子計劃發動襲擊,但被警員及時阻止,可是在追捕過程中不小心把鼠疫菌外洩,結果釀成另一場危機。

 1995年的電影《極度驚慌》(Outbreak)則是上世紀90年代的經典疫症電影。該片由德斯汀荷夫曼(Dustin Hoffman)主演。故事講述美國傳染病研究所醫官前往非洲考察一種神秘的病毒,但同時一名美國青年在發病村莊附近的樹林中捕捉一隻小白臉猴並帶回國,其可能染上這種神秘的病毒,結果造成社會「極度驚慌」。

《盲流感》反映人性醜惡

 此外,也有一些具深度的疫症題材電影,如2008年的《盲流感》(Blindness),故事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葡萄牙著名作家薩拉馬戈的同名小說《Blindness》為故事骨幹,講述一夜之間大量人口同時失明,在黑暗的日子看到人性最醜陋和最脆弱的一面。

相關新聞
港高校加費仍熱爆 內地生報讀增12% (圖)
各港校內地生報讀數字 (圖)
中大寧夏首招4尖子 (圖)
「未來之星」訪外交部體驗新聞發布 (圖)
聯招試續主導收生 內地升大應早準備 (圖)
細說新語:五花八門「客文化」
國民教育需求殷 服務中心盼增資源 (圖)
7成視藝科教師批課程考評 (圖)
廠商會捐百萬 助浸大生北上交流 (圖)
文憑試考外語下周一接受報名
分拆教材應降成本 孫公指難保證跌幅 (圖)
英語「筆欄」:婚禮多面睇
病菌變種:與菌同眠 如何自保? (圖)
瘟疫橫行歐美 人類險被滅絕 (圖)
營造驚恐劇情 扣人心弦 (圖)
傳染病此起彼落難防治 (圖)
末期症患者絕處求生 (圖)
|結|語|
想一想:
延伸閱讀: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