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傳染病此起彼落難防治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6-2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德國官方初步確定豆芽是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的源頭。資料圖片

 傳染病疫症在人類史上由來已久,其中殺傷力強大者,首選鼠疫。馬凱爾指出,鼠疫源於中亞地區(即俄羅斯伊西庫爾湖附近),其後傳播至中東和歐洲等地。鼠疫在歷史上曾發生3次大規模疫情:首次於6世紀的埃及,波及歐洲,近2,500萬人死亡;14世紀歐洲又發生另一次疫情;20世紀初疫情再起。

 除鼠疫外,還有霍亂和天花,其中天花與麻風同列為最古老的瘟疫。

 結核病則是19世紀後出現的傳染病,其出現與工業革命後,人口密集等因素相關,其衛生設施未能配合到,營造結核病菌滋生的溫床。

流感成新威脅

到20世紀,流感則是另一種新威脅。其實,流感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以來造成多次疫情。當中1918年爆發的西班牙流感,造成2,500萬人死亡。香港於1968年曾發生一次嚴重的流感疫情。此外,還有我們這一代曾經歷過的沙士(SARS,亦稱非典型肺炎)。

醫學新突破 愛滋病患者燃希望

 除上述傳染性較高的例子外,還有一些備受關注、至今仍是絕症的傳染病─愛滋病(AIDS),亦稱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愛滋病早於1959年被發現,於1981年確診,共奪去逾2,500萬人的性命。最近報道指出,德國科學家成功從人類細胞中分離出愛滋病毒,同時可令細胞再次健康生長;目前正在老鼠身上進行試驗。

伊波拉奪命率近9成

 另一種致命性疫症是伊波拉病毒(以非洲剛果伊波拉河命名),這是另一種令人不寒而慄、毛骨聳然的病症。伊波拉病毒的首名死者是一名教師,於1976年9月發病,其家庭及親屬超過廿人因染病死亡;而該年的患者死亡人數超過300人,死亡率達88%。

 馬凱爾指出,目前醫學界對伊波拉病毒的了解有限,只發現食果的蝙蝠對伊波拉病毒存在抗體,但未能證實蝙蝠是伊波拉病毒的宿主。每次疫症均造成數百人死亡。

相關新聞
港高校加費仍熱爆 內地生報讀增12% (圖)
各港校內地生報讀數字 (圖)
中大寧夏首招4尖子 (圖)
「未來之星」訪外交部體驗新聞發布 (圖)
聯招試續主導收生 內地升大應早準備 (圖)
細說新語:五花八門「客文化」
國民教育需求殷 服務中心盼增資源 (圖)
7成視藝科教師批課程考評 (圖)
廠商會捐百萬 助浸大生北上交流 (圖)
文憑試考外語下周一接受報名
分拆教材應降成本 孫公指難保證跌幅 (圖)
英語「筆欄」:婚禮多面睇
病菌變種:與菌同眠 如何自保? (圖)
瘟疫橫行歐美 人類險被滅絕 (圖)
營造驚恐劇情 扣人心弦 (圖)
傳染病此起彼落難防治 (圖)
末期症患者絕處求生 (圖)
|結|語|
想一想:
延伸閱讀: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