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港大病理學教授張雅賢指出,不論非本地、本地生,在港完成研究學位後都面臨前景問題。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婷)縱觀過往多年教資會數字,部分學科的香港研究生人數及比例較為平穩,亦有部分學科港生已減少至趨向「絕種」邊緣。以醫科、牙科和護理類為例,在00/01年至10/11年度的10年間,本地研究生比例雖由近7成減至約4成,但因人數大增,實質港生其實亦增加140多名;不過工程科技、商科管理範疇,港生比率除已跌至只得或少於20%,以人數計更大減5至7成,「本地薑」買少見少,情況叫人慘不忍睹。
工程類港生人數跌逾5成
8大院校本地/非本地研究生整體已成三七之比,部分學科更是「去本地化」的重災區。今學年工程科技類香港研究生只得350人,佔整體20.1%,人數比起10年前的700多人大跌逾半;而商科管理類更只有47名香港研究生,不足整體1/6,人數較10年前的160名大跌7成(見表二)。
張雅賢:港缺資源難留人才
在各學科類別中,醫護、牙科是唯一港生人數有增長的範疇。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病理學系教授張雅賢認為,始終香港醫療科研在過去十數年極速發展,人才需求很大,需要吸納各種研究生,所以港生比例雖跌,但人數仍有增長。但她亦坦言,自己過去數年間指導的研究生中,非本地生特別是內地生仍佔大多數,而這些學生順利畢業後,陸續獲得內地、外國頂級學府提供博士後職位甚至教席,留港發展者少之又少。
張雅賢指,不論非本地、本地生,在港完成研究學位後都面臨前景問題,「香港研究生態存在根本問題,對人手需求大,但學者往往欠缺資源,想吸納都吸納不了;培養出人才後只能『為他人作嫁衣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