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7月15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香港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多次殺入總決賽 呂明才校終奪冠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7-1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經過多個階段的初賽競逐,第5屆香港杯外交知識競賽日前舉行總決賽,最後6強隊伍施展渾身解數爭逐冠軍寶座。

保持鎮定最重要

浸信會呂明才中學 (第一名)

 已連續第五年參加外交知識競賽的浸信會呂明才中學,過往曾多次打入總決賽,但始終與冠軍無緣。今次該校以在百多所學校中脫穎而出,由搶答以至情景模擬環節均領先,最終勇奪冠軍。身兼隊長的中六學生黎澤謙總結經驗時指,最重要是能保持鎮定,他表示在多個比賽環節中,均非常「考反應」;對於即場回答,更需隨機應變。該校除了是冠軍得主,隊員劉凡可亦奪得「最佳發言人」,7年前由內地來港的劉同學表示,普通話對她來說已有一定優勢,加上曾參加多次普通話辯論比賽,信心亦較強。

 該校副校長劉漢棠帶領學生參賽多年,他指今年的策略是選用普通話較強的同學劉凡可作為隊伍發言人,重點加強同學搶答能力,不過,他認為最重要是同學勤力,願意付出時間準備,「在學校期考後,參賽學生不時留校直至9、10時,進行密集式訓練,同學下功夫後有成果,我作為老師亦很感動」。

努力練習獲回報

保良局董玉娣中學 (第二名)

 同樣是第五年參與外交知識競賽的保良局董玉娣中學,今年以5分之差屈居第二名,但已是該校歷來成績最好的一年,同學及老師在比賽結束後均非常雀躍。該校隊長羅駿軒指,今年能夠奪得第二名的佳績實得來不易,他對此感到非常榮幸,也反映各隊員努力練習,不斷操練模擬問題等,終有回報。

 為了備戰準決賽及決賽,該校各隊員在6月中已開始備戰,帶隊的中史科老師陳啟成表示,今年集中訓練學生反應及速度,同學需要經常互相發問,對資料非常熟悉;而在情景模擬題中,由於論點要針對國情發展,講稿內容曾作多次修訂,以求盡善盡美。陳老師表示,今次能在比賽中勇奪佳績,主要是學生做足基本準備,除了參考書籍,亦十分留意國際時事,熟悉資料有助學生即場反應及發揮。

注重分工入三甲

觀塘瑪利諾書院 (第三名)

 去年未能打入總決賽的觀塘瑪利諾書院,今年順利晉身三甲。該校中六級學生、隊長梁偉康指今年團隊更注重分工,有隊員專責搜集資料,包括整理好中英文版本的核電資料,令整個隊伍對題目更了解;亦有隊員主攻問答題,溫習資料,各人互相合作,才能取得好成績。梁偉康指,今年隊員利用2星期備戰,每日更會花一小時,互相提問掌握技巧。

 該校負責情景模擬題發言的方琮瑋則表示,比賽時難免心情緊張,回應搶答題時更考驗臨場反應,印象難忘,他指最終與第二名僅有一分之差,對成績相當滿意。

做足功課已盡力

保良局百周年李兆忠紀念中學 (第四名)

 去年奪得第三的保良局百周年李兆忠紀念中學,今年雖然屈居第四名,但各隊員認為,成績反映大家在比賽上已盡力。中五級學生葉可頤指,今年各隊員分工合作,做足功課。「有同學負責外交史、有同學則熟讀近代史,比賽中刻意安排普通話較強的同學作『主將』,有助表達」。

 負責帶領學生參與比賽的老師李巧欣指,雖然名次不及去年,但認為學生的表現其實較去年更佳,「比賽應與自己比較,同學今年表現明顯有進步,特別是加強答辯,在我心目中已勝出」。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馮淑環

相關新聞
第五屆外交知識競賽特輯 (2011-07-15) (圖)
外交知識賽揭盅 辛亥百載慶強國 (2011-07-15) (圖)
多次殺入總決賽 呂明才校終奪冠 (2011-07-15) (圖)
扮演6國外交官 情景模擬講核安 (2011-07-15) (圖)
各國互相提問(部分) (2011-07-15)
評委提問: (2011-07-15)
首設網上答題 各界千人參加 (2011-07-15) (圖)
第5屆香港杯外交知識競賽 (2011-07-15)
任期內續為港人奮鬥 曾蔭權:至最後一秒 (2011-07-02) (圖)
遊客感觀:專程來港看升旗 不同感受印象深 (2011-07-02) (圖)
港回歸升旗式 二千五百人見證 (2011-07-02) (圖)
香港科研挑戰之有競爭才有進步? (2011-06-16) (圖)
研資競爭主導 激發8大進步? (2011-06-16) (圖)
科技大學副校長(研發及研究生教育)李行偉:提升科研須增撥款 (2011-06-16) (圖)
理工大學副校長(科研發展)衛炳江:競爭造就反擊良機 (2011-06-16) (圖)
香港大學副校長/研究院院長譚廣亨:資源回撥此得彼失 (2011-06-16) (圖)
教育學院副校長(研究與發展)鄭燕祥:一刀切新制不公平 (2011-06-16) (圖)
表二:最近5學年各院校獲取研資局優配研究金額(港元),括號內為申請成功率 (2011-06-16) (圖)
表一:10/11年8大研究生、教學人員人數及比例 (2011-06-16) (圖)
港科研新秀困境:無錢無人無實驗室 (2011-05-3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香港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