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李太(右)10年前為8歲兒子購買「儲蓄保障計劃」,但10年後始知購買的是人壽保險。香港文匯報記者曾偉龍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偉龍)供書教學開支龐大,不少父母會購買教育儲蓄基金,供子女日後升學之用。李太早在10年前,經保險銷售員推介,為當時8歲的兒子購買「儲蓄保障計劃」,年供3,500元。李太指,對方宣稱10年後可取回本金和利息共約5萬元,但今年6月她欲提取款項時,才發現當年購買的計劃是「投資相連人壽保險」,要待兒子身亡才有賠償。若要提前贖款,只能取回2.6萬元,是過去10年供款約74%。
曾再三詢問 堅稱非保險
10年前,2名大新銀行人壽保險銷售員上門向李太推銷,銷售員建議李太為當年8歲的兒子購買一份10年期「儲蓄保障計劃」,年供3,500元。期間只要不斷供,10年後除了套取3.5萬元本金,還可額外分紅1萬多元利息,合共套取約5萬元,應付兒子升學開支。李太再三向銷售員詢問,對方堅稱計劃並非保險,李太以為計劃與定期存款相似,才應允購買。
如取消保單 僅回水74%
今年6月李太接到保險公司來電提醒供款,但李太表示10年期已屆滿,並欲提取全部供款。但保險公司職員指,她為兒子購買的是人壽保險,保額達21萬元。如果取消保險,只能取回供款總額約74%,即2.6萬元。李太向工聯會求助後,始發現當年購買的是「投資相連人壽保險」。
工聯會跟進 促加強指引
協助李太的工聯會區議員鄧家彪指出,合約列明投保人是李太兒子,而受益人一欄則只含糊地寫上「合法人」,即根據遺產分配方法賠償的有關人士。鄧家彪已把個案轉交保險業監理處跟進,要求取回10年共3.5萬元供款。鄧家彪又批評保險公司誤導客戶,牟取暴利,促請保監處及金管局檢視現有制度,加強對從業員指引。
大新銀行發言人則回應稱,需要時間了解及跟進個案詳細情況,目前不會就個別事件作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