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孫中山在黃埔軍校開學典禮結束後,同蔣中正(中上)、何應欽(左)、王柏齡(右)合影。 網上圖片
國共合作,從一開始就是充滿矛盾的,共產黨內有不同看法,國民黨內也有不同看法。不過國共兩黨的主要領導人還是看好彼此的合作。
1924年1月20日,國民黨「一全」大會在廣州市廣東高等師範學校開幕。
國共合作會議 毛蔣首見
開幕式這天,165位代表和6位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出席大會。39號席上坐著湖南代表毛澤東,蔣介石以「列席」的身份參加此次會議。這是毛澤東和蔣介石人生軌道上的頭一回見面,國共兩黨的大旗則分別由孫中山、李大釗高擎著。
孫中山在開幕式上發表了長篇演講,然後大會就按議事日程,討論組織主席團。140號席上的廖仲愷站起來說:「提議主席團人數五人,由總理指派。」這一建議得到眾多代表的附議,孫中山便宣佈:「現由本席指定胡君漢民、汪君精衛、林君森、謝君持、李君守常為主席團主席。」
毛入國民黨高層
大會的高潮是在1月30日選舉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和中央候補執行委員。毛澤東名列於中央候補執行委員之中,進入了國民黨高層;而「蔣介石」三字卻不見蹤影。
在選擇兩黨合作的黃埔軍校校長人選時,兩黨有不同的人選考慮。何應欽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1909年加入同盟會。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在黔軍歷任營長、團長、旅長、軍參謀長等職。1924年春任廣州孫中山元帥府參謀。可是他在孫中山身邊時間太短,孫中山對他的信任度不夠,此外也沒人挺他,但是他的無派系背景,還是讓蔣介石任用他為總教官,從此他成為蔣介石的心腹。
各派逢緣 蔣入主黃埔
在孫中山眼中當時還有一個更好的人選:許崇智。不過作為粵軍老大的許崇智,不為蘇俄了解。
而江浙大佬張靜江對蔣介石的大力舉薦,成為蔣當上黃埔軍校校長的最後一個關鍵砝碼。
其實蔣成為黃埔軍校校長是偶然中的必然:其一,他有軍事背景但不是軍閥,故而具有一般軍閥所沒有的心胸與眼界;其二,蔣一直追隨孫中山,雖然不屬於任何派系,但人脈不少;其三,蔣對孫中山忠心耿耿,據稱1912年1月14日,蔣刺殺光復會領袖陶成章,除掉了孫中山最主要的政敵,做了一件孫中山所不能做、更不能言的大事;其四,蔣的蘇俄之行,使他成為共產國際為數不多的可以信任的同志;其五,蔣對與日、俄、歐、美的國際關係有自己的看法,比起只講階級鬥爭的張太雷、只懂中國文學的邵元沖更具現代意識。
其中最關鍵的是,在陳炯明事件中,蔣始終堅持主張暫緩北伐,先清內患,解決「陳家軍」的堅定,給眾多國民黨要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八之一) ■摘自《我們這樣去抗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