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8月8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人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書評:預示大趨勢的暢銷書—評《中國震撼》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8-0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作者:張維為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1月

定價:人民幣30元

 在香港,一本書能在上市的第一個禮拜就銷售出了5,000本,這是一個奇蹟。

 《中國震撼》這本書,創造了第一個禮拜就售出五千冊的成績,在內地的銷售量是40萬本。這本書的切入角度可說是回應了香港人最疑惑的問題:中國究竟能不能復興,中國能不能解決腐敗問題,中國能不能解決環境污染,中國能不能解決貧富懸殊的問題,中國究竟是推行法制改革先行,還是解決分配不公先行,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非常有說服力的答案。在一個大時代的揭幕階段,在一個世界實力對比轉折的關鍵時候,《中國震撼》,抓住了主流,也抓住了主流前進所遇到的各種困難,給予讀者一個非常精警的回答。

 該書的作者蒐集了一百多個國家的大量材料,描述了三種國家的發展趨勢。第一類就是一人一票民主的工業國家,2008年的金融海嘯,說明了西方的一人一票民主出現了不少問題,人民不能監察政府,選舉也不能保證選出最有才幹的領袖,法律也不能監管利益集團和財勢集團,金融腐敗或者第二代腐敗,未有辦法解決。

 第二類國家,就是前社會主義集團的國家,從匈牙利到俄羅斯,經過了政治休克和經濟休克兩項療法之後,國力急劇下跌,政局不穩定,人民依然無權參與政治,利益集團壟斷權力,貪污腐化怪現象相當嚴重,人民並不認為他們生活變得幸福。

 第三類國家,就是非西方國家,實行了一人一票制度,依然出現了貧富懸殊的現象,大型家族壟斷了政治權力,黨派林立,爭權奪利,政局動盪,發展經濟缺乏良好的管理機制和良好的經濟循環,因為他們沒有經過土地革命階段,人民的窮困現象沒有辦法解決。這些一人一票國家,他們的經濟發展速度、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科技的能力,遠遠不如中國。中國的速度比他們快兩到三倍。

 中國發展的勢頭,令全世界感到震撼。因為中國大約經過20年左右,就可以成為世界經濟體積最大的國家。究竟中國模式的優勢在哪裡,能夠有力推動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的原因在哪裡?作者很精闢地列舉了八大成功的因素。恰恰好這些成功因素都同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強而有力的政府、選擇賢能的體制、中國的傳統治國文化有密切關係。

 現在中國的確還有不少缺陷:官員出現了腐敗現象,法制建設跟不上,貧富懸殊,環保污染嚴重。但是,中國有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辦法都有很多,有利的條件也有很多。不少曾經留學過西方的自由派學者,力主中國走西方的道路,實行政黨多元化的議會道路。認為中國首先要變革的就是憲法制度,實行法制的大改革。這種論點得到一些海外中國人的認同。不過近年中國內地也出現了一大批好像張維為那樣立足於國情、又訪問了100多個國家、善於具體分析的學者,他們認為:中國現在擁有那麼多優勢,若一下子改變憲法,照搬西方那一套,好像中國這樣人口眾多、各地情況千差萬別的國家,實行這一套就會很有問題,中國的優勢立即變成了大劣勢,今後將會爭論不斷,對抗紛爭不息,國家分裂,更加談不上甚麼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

 作者說,中國在實現1978年之後項目農村包產大改革的時候,就是採取先作試點然後全國推開的辦法,沒有採取改變憲法裡面關於人民公社的條文的辦法,避免了不必要的爭論,避免了激烈的利益架構衝突,改革有了成績,有了說服力,然後全面推行,就順暢得多了。先作改革,後修改憲法,避免了政治危機或者對抗,這就叫做「摸著石頭過河」。中國是一個大國,情況相當複雜,不能簡單地利用一刀切的憲法的改制。而西方國家就喜歡用這一種改革模式。

 作者特別喜歡引用印度的情況和中國進行比較,大量的事實說明,印度的模式並不理想,也不適合於中國。俄羅斯的模式,更加不適合於中國。中國應該走自己的道路。作者舉一個例子,中國有那麼多毛病,原來的底子有那麼貧窮,怎樣進行財富革命,讓最窮的人富有起來,這就好像一個人病了,需要找一個好的醫生來治療。有沒有人認為應該在廣場上,慌忙地舉行一次公民投票,推選一個人來治病呢?這個辦法當然不會成功,因為這個辦法阿甲阿乙也可以參選,隨時可以選出不懂得治病的人。這如同美國選出了小布什治國,美國大衰退一樣。中國的制度是當了10年省、市、部一級的幹部,有政績的能人才可以升上去,現在還差了一項選舉,經過人民的挑選,如果這就是中國的民主模式,這就相當理想。

 這本書裡面的例子相當充分,很有說服力,特別是對於中國的情況不了解,甚至認為中國的統計數字不準確的人,也在一個一個事實面前,要承認中國崛起之勢不可阻擋。弄清楚了這個大趨勢,看到中國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向,那麼,當香港人思考香港未來的路向,依靠什麼市場,發展怎樣的政治模式,怎樣挑選行政長官,就會比較心中有數了。 ■文:張晴雲

相關新聞
施叔青三部曲中的歷史人情 (2011-08-08) (圖)
書評:預示大趨勢的暢銷書—評《中國震撼》 (2011-08-08) (圖)
書介:《金錢實驗室的人性考驗》 (2011-08-08) (圖)
書介:《50 Photo Icons》 (2011-08-08) (圖)
書介:《愛的發酵期》 (2011-08-08) (圖)
書介:《兒子》 (2011-08-08) (圖)
書介:《家規》 (2011-08-08) (圖)
徵稿啟事 (2011-08-08)
一步向前的勇氣 日本80後宅男的登山夢 (2011-08-01) (圖)
書評:關於食物的情感信札 (2011-08-01) (圖)
書介:《送給孩子的字》 (2011-08-01) (圖)
書介:《離別的聲音》 (2011-08-01) (圖)
書介:《A Song of Ice and Fire 5: A Dance with Dragons》 (2011-08-01) (圖)
書介:《愛國賊》 (2011-08-01) (圖)
書介:《奈良美智.橫濱手稿Drawing File》 (2011-08-01) (圖)
徵稿啟事 (2011-08-01)
聶震寧 紀念辛亥 最重新意 (2011-07-25) (圖)
書評:音樂如何產業化發展? (2011-07-25) (圖)
書介:《吳康民口述歷史──香港政治與愛國教育》 (2011-07-25) (圖)
書介:《紅刺蝟人像攝影美學》 (2011-07-2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人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