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南京疼痛背後的天使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8-1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嚴歌苓

——嚴歌苓的《金陵十三釵》

 南京籍著名作家葉兆言在《南京人》中這樣寫南京女人:「南京女人迎面而來,說南京女人醜不對,說南京女人如何漂亮,也不能算實事求是。其實,無論在甚麼城市,都能見到漂亮的和不漂亮的女人。可是,我卻經常從一些外地人的嘴裡,從一些外地作家的文章裡,聽到或看到他們對南京女性的美色,由衷地大唱讚歌。」但被一位非南京籍的女作家嚴歌苓代言「南京女人」,《金陵十三釵》展現的13位秦淮河畔煙花女子,卻是《紅樓夢》的「卿本薄命,公子無緣。」 ■文:張心曼/圖:資料圖片

捨生取義的金陵女子

 13位秦淮河畔的煙花女子「商女亦知亡國恨」,她們不如女學生們可進入高等學堂,在南京大屠殺時代得以被神父及教堂庇護。她們被視為會給耶穌帶來苦難不幸;被大時代推擠折磨;在逢場作戲和杯盤狼藉裡感嘆年華似水,換來的只是杯羹與棲身之所。住在教堂地下室的煙花女子雖曾與住在教堂閣樓的女學生對峙,自暴自棄、言語粗俗,但最後仍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勇敢活著。烽火時代的「南京女人」,是《紅樓夢》裡的「金陵十二釵」,各有造化,早已命定「太虛幻境」。「機關算盡太聰明」,再如何美不方收,如何聰慧嫻雅、才華橫溢也是奈何,「枉費了卿卿的性命」。

 「世人都曉南京好,惟有屠殺忘不了。」耶穌誕生的12月,國民黨棄守首都南京,任憑「金陵城」如何是作家葛亮《朱雀》裡的「古典主義大蘿蔔」,「三百年間同曉夢,鍾山何處有龍盤」的「古典金粉」,那時也只是一座「手無寸鐵」、「束手待斃」的「幻城」。在這座城裡,守軍來不及撤退,女學生來不及遠走,神甫來不及醒覺,煙花女子來不及高飛。煙花女子在烽火時代被世俗觀出賣和背叛。神職人員內心深處,趙玉墨等13煙花女子心中,生命是否從來平等?神職人員無可選擇,在殘暴日寇前,保護女學生,犧牲了殘留軍人的性命,更多是風塵女子的性命。「南京女人」哪是葉兆言的「美色」能一一道盡,她們羞辱、恐懼、壓抑,百般滋味在心頭,卻以「唱聖詩」、「祈禱」,「捨生取義」的膽識,讓人們覺得她們是南京疼痛背後,最純潔美好的天使。

令人好奇的嚴歌苓

 知道嚴歌苓這位旅美華籍女作家,全因陳凱歌電影—《梅蘭芳》,坦白說,電影改編令梅蘭芳嚴重缺席,有點缺陷美。但無損我對嚴歌苓的好奇—一,她出身書香門第;二,當過兵;三,旅美;四,外交官夫人;五,職業女作家,不忘每天打扮漂亮等丈夫回家。六,和我一樣都對紫色情有獨鍾。七,美不方收,我最貪眾生的美。

 嚴歌苓從《一個女人的史詩》到《小姨多鶴》,再到《第九個寡婦》、《赴宴者》、《寄居者》和《霜降》,總是一些太容易讓人代入角色的故事。新版的《金陵十三釵》是嚴歌苓在原有短篇小說基礎上,根據多年的史料發現和研究,加工完善和豐富情節,是個追尋真相的轉述故事。

 「金陵城」增添了筆墨,主角增添了背景,有了自己的結局。特別是對「南京女人」的形象塑造,細緻入微—「南京女人」的愛恨情仇,癡戀狂嗔,令我恨不得下世投胎便選「南京女人」。從故事中強烈感受南京的烽煙四起、人來人往、國破家亡、呼天搶地的戰爭氛圍,電影鏡頭感跌宕起伏,呼之欲出—風情端莊、風騷大度的趙玉墨、孟書娟、神甫、戴濤、聖經工場、地下倉庫、墓園,都歷歷在目。

換個角度看南京大屠殺

 從高群書《東京審判》、陸川《南京!南京!》,到作家葛亮《朱雀》,不同的角度看南京大屠殺,嚴歌苓《金陵十三釵》對這場屠殺中的「南京女人」做出更強烈的關注,幾乎所有目光都投向了「南京女人」,這無疑是嚴歌苓對女性主體性的強調。南京大屠殺在城市和民族有多疼痛,在南京人心中就有多疼痛,在「南京女人」心中就有多疼痛。南京風塵女子是南京大屠殺的一群最後救贖者,挽救了女學生和神甫,無論是身體或靈魂。《金陵十三釵》優勝在於提出「身份」、「平等」、「尊重」、「救贖」、「互助互愛」、「人性」和「良知」的重要和疑問。

 特別是「救贖」這個主題,也是女作家嚴歌苓對歷史的「自我救贖寫作」。在生死抉擇面前,仍有貴賤之分。如日本人發現聖經工場裡的女學生住處,闖進教堂。當神甫面臨是否交出妓女以保全女學生的兩難局面時,宗教上「尊重他人生命」的信條便受到最嚴峻考驗和挑戰,也是嚴歌苓對「在生死面前,是否人人都有生的權利?」的疑問。然而選擇交出13位秦淮河畔的煙花女子便等同「殺戮」,便是宗教上的「原罪」。

 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電影雖未上映,卻已出現三個版本的嚴歌苓所著同名圖書。雖日前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表示,「我們的版本才是與電影最接近的,其他版本是李鬼。」但其實《金陵十三釵》只屬於嚴歌苓,沒有作家比嚴歌苓更嚴歌苓,偏愛這抹南京天使的紫。

(註:本文小標題由編輯添加)

相關新聞
80後與90後的浪漫好孩子 (圖)
創作對談:「捉跡六億年」之Steve的「遠古化石」 (圖)
「捉跡六億年」大型壁畫創作展 (圖)
編輯推介:「衣服的起源——樹皮衣」展覽 (圖)
名家推介:周光蓁博士:亞洲青年管弦樂團2011亞洲巡演——香港站 (圖)
舞蹈:《得閒飲茶》
展覽:「我樂故我在」許鴻飛雕塑展
跨媒體:《奇妙的光影》影子偶工作坊
戲劇:《三姊妹與哥哥和一隻蟋蟀》(三度公演)
南京疼痛背後的天使 (圖)
書評:讀《陳禮忠壽山石雕刻藝術》 (圖)
書介:《漢字中國》 (圖)
書介:《春宴》 (圖)
書介:藝術裡的金錢遊戲—《蔡康永建議你藝術投資之道》 (圖)
書介:《幸運的孩子:中國第一批留美學生》 (圖)
書介:《胡若望的疑問》 (圖)
徵稿啟事
百家廊:喝 茶(上) (圖)
翠袖乾坤:看得出的暴力傾向
跳出框框:言之過早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