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港發國債將成為常態,並逐步擴大規模,有助本港成為在境外國債交易中心。圖為工銀亞洲出動直升機在維港上空推銷國債。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紹基)在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時宣布的36項挺港措施中,有關金融業的佔11項,當中以加大並持續在港發行國債,以及為人民幣設立回流機制的RQFII與FDI最為市場矚目。被視為「小型港股直通車」的港股ETF和擴大人民幣貿易結算試點至全國,都確立了本港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在內地高掛「綠燈」之下,有著「天然優勢」的中資券商密鑼緊鼓搶飲頭啖湯,外資券商亦籌謀分一杯羹。
在11項金融挺港措施中,中央首度落實予香港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RQFII)200億元人民幣額度回流內地,投資內地股市,及容許港股ETF(交易所買賣基金)在內地掛牌,促進了兩地的資金融通。市場認為,今次推出的RQFII對中資券商最有利,因為在港設有機構的中資券商及基金均符合發行條件,而那些原已有QFII資格的外資機構肯定不在其列,至於港資券商則不確定。
外資捧A股 RQFII有市場
中資證券業協會會長、國泰君安(1788)副主席閻峰表示,有信心該行可成為首批獲批准的機構。他估計,RQFII發行方式與現行的QFII相似,「先批資格,再定額度,最後才是產品」。他認為,本港及外國投資者對A股的興趣肯定是有的,RQFII的產品不愁市場;至於反過來的投資港股,由於QDII產品回報率普遍較低,吸引力相信及不上「港股ETF」產品。他續稱,以恒指成分股為主的ETF估值較內地A股低,回報率相對較高,預期對內地投資者有吸引力。
大成基金表示,該公司暫時沒有計劃推出港股ETF,或要等待政策實施一段時間後,才會考慮推出相關產品。海通(665)副主席及行政總裁林涌表示,該行可藉RQFII更直接投資內地,預期人民幣計價的衍生產品將會陸續推出。
5500億存款更多投資出路
上述的中資券商及基金,是最受惠新政策的一批,當然風光無限,但一些外資大行要找商機就要與中資券商商討合作了。荷合銀行股票衍生部副董事黃集恩表示,目前有關的政策細節未出台,有很多地方也有疑問,就目前的資料來看,中資券商及基金很大機會取得RQFII的額度,由於整個RQFII初期的規模只得200億元人民幣,外資券商若要參與其中,必須與中資券商商討合作,這方面需要下一番工夫。
不過,他認為,「即使未能在首批獲得RQFII額度,對外資行一樣有利,因為RQFII能夠激活本港人民幣回流內地股市的機制,讓現時5,500億元在港人民幣存款有更多投資出路,市場資金增加,最終也會利及市場參與者。」此外,由於RQFII的推行,有助眾多人民幣結算產品的研發,帶來的商機可能比港股ETF更大。
人民幣窩輪牛熊證籌備中
黃集恩又稱,該行已準備好推出人民幣窩輪及牛熊證,當然先要與中資券商完成合作商討才能成事,但即使不是該行發行,人民幣輪證最遲也會在2012年面世。加上目前市場上已存在的人民幣ELN及結構性存款等產品,RQFII推出後市場定會百花齊放,好處並不單是數字上的20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