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屬於誰的我城 讓香港成為「另一空間」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8-2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尋找城市的本質,似乎就是在尋找其靈魂所在的過程。太多藝術家都癡迷於尋覓城市獨特「特質」之創作旅程中,陳軒明也不例外。這位正修讀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純藝術博士課程並游走於京港兩地的藝術家,也著迷去發掘都市人的深層回憶,「另一空間」便是他將意念化為雕塑及裝置作品的一組系列。我們從中可以看到他對城市的空間和環境進行的解構與轉化,他將他的想像力貫注在空間中,去捕捉城市的細微痕跡。每一個看似不經意的角落,恰恰正散落著屬於這個城市的獨特觸覺。陳軒明拍下了大量香港天際、街道、後巷的圖像,並將它們重新整理,組合為一個嶄新而饒富意味的空間──「另一空間」。他試圖呈現一種城市回憶的象徵,從中重拾「我城」的靈魂所在。解構城市現象之旅,呈現了藝術家充滿個人氣質的想像力,而我們或許也能從中找到理解這座城市的一些嶄新可能。  ■文:賈選凝

藝術家看城市痕跡

 我們最先會在這一展覽系列中注意到的那些城市圖案,其實是香港的海岸線,那些同城市空間區隔有著密切關係的線條成為陳軒明的靈感來源。「又譬如在中環仰頭望到的天際,或是地圖上空出來的那些區域。」他說這些都能啟發他,去思考將這些圖案與空白重新組合,建構新的空間。這一組作品中的大部分元素,是城市痕跡—但城市中人卻未必留意過,所以他希望以藝術家的視角,帶來新的組合以激發人們重新審視這個習以為常的城市。

 「Another Space」並非新題目,發現城市空間的多重可能,永遠是裝置藝術家們的創作母題。而陳軒明個人對城市的愛,恰恰使他與這個主題相投契。他說城市人在經歷工業革命後,其實相比鄉村人的快樂指數更低。「人們在城市裡感到孤獨,缺少朋友,連鄰居姓甚名誰都不知。」但農村中人卻人人熟識,相處間的壓力也遠遠小於城市。因而他的作品其實是反映了他內心中難改的城市印象:孤獨、抽離,所以他選擇了「抽象性」的表達而非「具象性」。原因?「因為這樣可以留出更大的空間去解釋置身其中的人的心情。」

空間帶來想法

 城市中人可以有多種不同心情,譬如哀傷、憂愁、飄零、等待。不同的觀眾也會從眼見的作品中,塑造出自己的解讀空間,有些會有所觸動,有些會覺事不關己,但這恰恰正是城中人們的百態。那麼這樣的香港是否不夠完美?陳軒明自己住過北京、上海等城市,反而是客居他城時,他對香港的感情會變得更濃烈。他說:「認識一件事不一定整天對住它,認識一座城市也是。」反而是遠離時,才最能清醒了解。

 香港的好,是快捷方便高質素,或許人與人的關係不如其他中國城市那樣緊密,但始終這正是藝術家個人的屋企,所以他才有願望去不斷認識城中的空間。他表示:「空間為我帶來想法,也為我帶來創作的概念。」所以他對空間,充滿信心。他是讀設計出身,但做藝術品卻遠遠不同於設計,你不能只用圖紙就將一件作品的概念表達到完滿。「藝術作品,靠的是製作的過程。」由概念性的草稿,到最終成品的過程中,會有許多調節,而這不斷調整的過程,正是考驗創作者對空間構想的把握能力。

 陳軒明希望給觀眾們多些空間去了解「我城」,多些時間去靜靜觀看。「我希望他們觀看每件作品都能用1分鐘時間,因為城市,有時真的需要靜下心去看。」平時大家的時間都不多,那來「另一空間」便成了放慢心情去觀看的契機,因為按藝術家本人的話說:「重要的,是去看。」

 個展做起來可以盡情揮灑,不需要向其他人交代,然而很多時候一樣充滿了摸索。因為不知結果,也不知會否一定成功,但這種未知的喜悅與期待感,卻往往會帶來意外的滿足效果,正如我們對城市的感觸——永遠沒有定論,永遠不知未來會如何,但只有身處其中,跟著它一路走下去,一路感受,一路體會。

「另一空間」陳軒明個展

時間:9月9日至10月7日 上午10時至晚上7時(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地點:YY9 Gallery(跑馬地成和道83至85號地下)

查詢:2574 3370

相關新聞
屬於誰的我城 讓香港成為「另一空間」 (2011-08-29) (圖)
陳軒明裝置作品《關於偶然》 (2011-08-29) (圖)
陳軒明裝置作品《另一空間》 (2011-08-29) (圖)
創作對談:繪本《匆匆》的散文想像 (2011-08-29) (圖)
視覺推介:「紐約郵政編碼10048:九十年代初的世貿大樓」 (2011-08-29) (圖)
遨遊天地——中國瑞獸珍禽文物專題展 (2011-08-29) (圖)
全港首個「中秋皮塑展」 (2011-08-29) (圖)
南亞裔市民生活紀實攝影工作坊(現正接受報名) (2011-08-29)
隆重登場 台北松山文創園區VS宜蘭蘭陽博物館 (2011-08-26) (圖)
老建築中的新藝術 (2011-08-26) (圖)
松山文化區中一景 (2011-08-26) (圖)
宜蘭蘭陽博物館依山而建 (2011-08-26) (圖)
博物館內部空間十分具現代感 (2011-08-26) (圖)
「曠野的行動寶石——步行蟲」展 (2011-08-26) (圖)
@北京:《三人行不行》:打破時間、空間的離奇故事 (2011-08-26)
節目推薦:DJ幽靈《一個國家的重生》 (2011-08-26) (圖)
節目推薦:奇雲.史柏西+森.曼德斯 演繹莎士比亞《李察三世》 (2011-08-26) (圖)
節目推薦:三浦文彰香港首演 (2011-08-26) (圖)
90後劇場新人 對死亡的思考 (2011-08-22) (圖)
創作對談:「魔法」大熱 童夢不斷 (2011-08-2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