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9月1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人文世相:啟蒙的當代意義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9-13]     我要評論

王曉華

 在依舊未完成全面轉型的漢語世界裡,喧嘩的眾聲常常撕裂了意義之網。語詞被拋進複雜的語境中,其含義日益變得含混和曖昧。人們言說一個詞,常常表達完全不同的意思。啟蒙這個詞就正在承受這種命運。

 從上個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開始,啟蒙一詞開始在當代漢語中脫穎而出。人們熱切地談論它,像談論一種文化、一群人、一個民族的新生。此時,啟蒙承載著來自文藝復興運動的解放精神,延續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自由情懷。言說它的人們倡導平等理念,要求人們自我照亮,創造屬於自己的精神晨曦。然而,那是個矛盾的時代,啟蒙者常常呈現出自我矛盾的姿態。他們倡導平等卻掩飾不住內心的傲慢,強調對話但滿足於發佈單向的宣諭,呼喚他人站立而又渴望遇到謙卑的聽眾,言語間往往流露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輕蔑之情。就在上述矛盾尚未充分展開之時,複雜的因緣際會使這撥啟蒙話語於世紀之交走向沉寂。此後,另一種源於傳統的啟蒙話語開始興起,大有取代前者之勢。此類啟蒙話語直截了當地將啟蒙者置於高位:人最初總是處於童蒙狀態,需要有人為之去蒙;去蒙者是老師,被啟者是學生;老師高於學生,學生應向老師學習。這種等級制觀念更加鮮明的啟蒙話語一出現,便又受到了思想界的批評。於是,啟蒙的聲譽變得更為不佳,甚至淪落為眾人嘲笑的對象。

 事實上,這兩撥啟蒙者雖然一致力於傳播現代精神,一意欲弘揚傳統文化,但卻擁有驚人的共同之處——他們都設定了啟蒙者—被啟蒙者的二分法,皆認可高高在上的啟蒙者意象。可以說,兩撥目標不同的啟蒙者都表現出了明晰的等級意識。如此弔詭的結局說明啟蒙者本身也並非完全處於澄明之中,我們應該敞開啟蒙之蒙,讓這個詞以最當代的方式抵達自身。

 從根本上說,最當代的也就是最原始的,詞的意義也是如此。啟蒙者,啟—蒙也,以開啟的動作使人脫離蒙昧。可是,人是個體,任何個體都在宇宙中佔有獨一的位置,皆非不可替代之存在。我可以感覺我的感覺,意識自己的意識,掌控自己的身心,但他人不能。除非我進行自我啟蒙,任何對我的啟蒙都無法啟動。別人至多是啟蒙的幫助者。他可以勸告、建議,但不能替我啟蒙。從這個意義上講,啟蒙的前提和結果都是人的自立,自立是啟蒙的精髓。對此,康德有過精彩的論述:

 啟蒙運動使人類從自我強加的受監護狀態中解放出來。在這種狀態下,人不依賴外在指導就不能運用自己的理性。這樣一種我稱之為「自我強加的」受監護狀態不是由於缺乏理性,而是由於缺乏領導的幫助就沒有勇氣和決心來使用自己的理智。Sapere aude! 要敢於運用自己的理性。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

 啟蒙在英文中寫作enlightenment,其最基本的意思是照亮,所照亮的對象自然是人的心靈。這種意義上的啟蒙歸根結底不能來自他人——來源於外界的光亮可以照亮我的面孔,卻不能照亮我的心靈,他人的話語不能像陽光照亮湖水那樣照亮我的內心世界,照亮我心靈的只能是我內在的光明。人永遠是自我照明的存在,所有理智健全的個體都無須他人的領導,甘願被領導著前行是自我強加的受監護狀態。不相信自己的理性,以為自己不被領導和監護就無法生存,恰是啟蒙實踐所要揭露和消除的錯誤。對不敢運用自己理性者進行啟蒙不是成為他們新的領導,而是呼喚他們解放自己。啟蒙歸根結底是自我啟蒙,以啟蒙為己任的知識分子不過是自由的助產士。它非但不設定啟蒙—被啟蒙者的二分法,而且要消解任何等級制觀念。從這個角度看,當代中國的兩撥啟蒙者都沒有完全敞開啟蒙的真諦。他們充滿啟蒙的衝動,卻都走向了啟蒙的反面。這種現象確實耐人尋味。

詞是人的精神符號,詞的命運實際上反射出後面人的命運。要敞開語詞被遮蔽、扭曲、壓抑的意義,我們需要不斷回到人本身。歸根結底,人是個體,啟蒙也注定是個體的事業。個體的自我照亮、自我站立、自我指導是啟蒙的靈魂。不論在何時何地,只要這靈魂在,自我啟蒙的人們就已經上路。 (作者為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

相關新聞
口述影像助盲人 共賞電影無障礙 (圖)
以影像紀錄歷史 重回辛亥革命現場 (圖)
大道之行──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影像展 (圖)
反應踴躍 (圖)
口述影像員 (圖)
歷史與空間:董小宛魂歸何處(下) (圖)
人文世相:啟蒙的當代意義
心靈驛站:愛情的遊牧民族 (圖)
詞話詩說:下流
賀中秋.七律
百家廊:愛情不重要 (圖)
翠袖乾坤:老闆愛政治
海闊天空:智能手機趕潮流
琴台客聚:世上苦人何其多 (圖)
杜亦有道:文化蠶食
思旋天地:鄉音.鄉情
詩幻留形:《蝦球傳》的版本
塱原濕地 雀鳥天堂 生機勃勃 (圖)
雀鳥天堂 (圖)
菜心田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