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劉嘉揚認為,小學階段做好輔導工作,能減少很多中學才爆發的青少年問題。香港文匯報記者劉景熙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景熙)小學輔導人員薪酬待遇偏低,流失情況嚴重。而有社福機構小學輔導人員為求能留在原校「有始有終」跟進學生個案,甚至自願減薪。但在當局投標制度下,其所屬機構擔心「立壞先例」,令其不得要領,只能忍痛被調往青少年及社區服務。他直言,與學生及家長建立關係,獲取其信任,需要輔導人員持續投入。不過,現有制度令前線社工「今年唔知明年事」,嚴重打擊士氣及影響輔導成效。
常返回原校 助協調個案
本身為註冊社工的劉嘉揚,9年前起,分別於2間小學擔任學生輔導人員。他表示,由於自己薪酬隨著年資增加,但在投標制度下,其所屬機構財政預算卻追不上。他為求留在原校工作,甚至曾提出自願減薪,但因機構不希望立壞先例而被否決。他憶述指,自己被調離時,曾有學生傷心落淚,至今仍不時返回原校,以幫忙同事及老師協調學生個案。
輔導難延續 制度挫士氣
劉嘉揚強調,小學階段輔導對學生非常重要,可協助學生建立良好心智發展的基礎,並能減少至中學階段才爆發的青少年問題,「尤其是我們活在家庭功能解體的時代,很多小學生未獲良好照顧,輔導人員工作尤關重要」。他認為,每個社工都是「特別的一位」,難以被他人取代。但在現今制度下,輔導工作難以有效延續,嚴重打擊社工士氣及輔導成效。
他又稱,曾有家長直言,「劉Sir,我個仔剩係聽你講」,但他卻不知道能否繼續跟進該學生,感到唏噓。他認為,應把駐校輔導人員常規化,才可有力展開及深化輔導工作,「我們與家長和小朋友天天見,更易建立關係。日積月累下,若學生有異樣,社工可盡早察覺端倪,防患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