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首十年,泛華語地區包括兩岸四地,新詞、新語出現得特別多,它們來自報章、微博、短訊等,有些生命短暫,有些則變成長春樹,並進入詞典。若以各種不同標準來挑選,數量高達好幾萬個。筆者所屬中心由1995年至2011年期間定時定量分析報章,從搜集到的資料顯示,兩岸多地在過去16年以來出現的新詞有約8萬個。通過這些新詞,我們不但看到琳瑯滿目、層出不窮的新事物湧現,同時也反映當中所展現的深層社會文化意義。從本期開始,我們將就兩岸四地共同關心的話題,以及若干高活躍性和有代表性的新詞語和其衍生情況,作為詞例作初步探析。
反映官民共同關心議題
千禧年以來,兩岸三地都同時湧現許多新詞,集中反映當局和民眾共同關心的問題。我們把2000年後在兩岸三地同時出現、具高使用率的一批新詞,分為衛生、政治、經濟、科技、文體及民生6個類別,分別選出最有代表性的各5個新詞作出分析。
本期先談衛生安全方面的5個代表新詞。
1. SARS(包括沙士、非典):2003年間發生的沙士一疫,對兩岸三地的民生、旅遊造成空前衝擊,至今令人記憶猶新。
2. 豬流感:2009年間,繼沙士後發生的豬流感,在世界蔓延並造成很大影響。
3. 安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內地重大事故包括煤礦礦難等經常發生,安全監督成為首要問題。內地成立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推行安全監督,但多年來事故仍時有所聞,安監工作任重道遠。
4. 塑化劑:內地在2005年間已關注到塑化劑問題。2008年爆發的「三聚氰胺事件」轟動一時。今年台灣市面上部分食品也被檢出含有塑化劑,食品安全再次引起關注。
5. 亞健康:隨著科技進步,更多人把眼光放在疾病預防上,亞健康也應運而生,並漸得到關注。
其他領域的新詞,下期續談。 ■教院語言資訊科研中心(鄒嘉彥主持)(本文標題和小題為編輯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