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麥高登希望藉著對重慶大廈的研究,消除社會對種族的誤解。 麥高登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勞雅文)坐落於繁忙的彌敦道上,每分鐘從重慶大廈進進出出的人來自不同國家,他們擁有不一樣的膚色、操不同語言。於是,有人說這裡龍蛇混雜,有人指它是罪惡溫床,但在中文大學人類學教授麥高登眼中,這座神秘大廈值得他花上4年時間作研究及探索,並寫成了《世界中心的貧民區:香港的重慶大廈》一書。書中記載著一個個貧變富、由低下階層力爭上游的奮鬥故事。
獲40萬資助 先融入生活
麥高登本身是美國人,在中大任教,獲教資會撥款40萬元,展開對重慶大廈的研究。據了解,重慶大廈樓高17層,超過130個不同國籍的人在大廈居住。為了深入了解每一個群體,他覺得首先要融入其生活。於是,每星期有兩日,他均會入住大廈的旅店,主動認識大廈鄰居。到彼此成為朋友後,他更會跟對方回到其家鄉。4年間,麥高登可謂相識滿天下。而他其中一名印度好朋友的故事,讓麥高登留下深刻印象。
麥高登在重慶大廈認識了一位從印度隻身來港的朋友,對方很想開一間手機零售店,但苦無資金,於是便向他借錢創業。他憶述:「當時很有信心,借給對方3萬元。半年後,他已把3萬元還給我」。該朋友對麥高登心存感激,知道他要研究重慶大廈,就不時讓麥高登扮成自己的「助手」,其實是想讓他看看在重慶大廈內的手機店生意如何運作,「他們怎樣講價,怎樣成交」,最後朋友不但還清債項,亦娶了港人為妻,可說是衣錦榮歸。
他形容重慶大廈是「低層全球化」典型,發展中國家的人民都到這裡做買賣。他們不少來自非洲、巴基斯坦、印度等,很多人都以手機生意改變命運。
麥高登指,他們不介意從事低下工作,靠自己付出的血汗往上爬,「有人會洗碗,可能只得大家眼中很低的工資。但原來,即使是3,000元,對他們來說已是可觀的收入」,他們會把在香港所賺到的錢帶回家鄉,以改善家人生活。
麥高登坦言,不少港人因為種族歧視,對重慶大廈存有誤解,一般都害怕踏足此處。有見及此,他的研究目的,是希望揭開大廈神秘面紗。他更把當中所見所聞寫成《世界中心的貧民區:香港的重慶大廈》一書,希望改變大家的看法。
為答謝大廈住客熱心幫忙,讓他順利完成研究,麥高登現時每星期六會於大廈內的志願組織當義工,為尋求政治庇護的人士上英語課,希望用知識改變他們的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