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焦桐造就民族樂器第一鄉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9-2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由開封中原民族樂器有限公司生產的文琴被美國國會圖書館永久收藏。圖為頒發收藏證書後拍照留念。 網上圖片

 遠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了一件非常具中國特色的新型民族樂器——文琴。能讓文琴發出天籟之音、並為全球最重要的圖書館之一所永久收藏的最大功臣,是生長在黃河故道的「蘭考泡桐」。該泡桐又稱「焦桐」,是著名的「黨的好幹部」——縣委書記焦裕祿為治理河南蘭考縣內澇風沙而大規模種植的。焦裕祿沒想到的是,這種泡桐不僅徹底改善蘭考的自然風貌,還讓該縣成為海內外聞名的民族樂器之鄉,內地以桐木為原材料製造的民族樂器,90%來自蘭考。  ■香港文匯報記者 戚紅麗、劉蕊,見習記者 沙苗苗

 近日,香港文匯報記者到訪蘭考縣堌陽鎮,看到的是「林在田間、糧在路旁」,儼然一片綠洲,實在無法想像上世紀六十年代,這裡曾是自然災害肆虐之地。在朱莊村記者看到了據稱是焦裕祿親手種下的一顆「桐樹王」。

 堌陽鎮紀檢書記白艷枝告訴記者,當年焦裕祿總是一個人騎著自行車下鄉,和經驗豐富的村民攀談,請教治沙經驗,他發現當地凡有泡桐的地方,風沙就比較少,於是便總結出「扎針(種泡桐)貼膏藥(翻地皮)」治理沙丘的辦法。

 幾十年來,蘭考人踏著焦裕祿的足跡栽樹不止,泡桐林已成為蘭考的一大優勢和景觀。但焦裕祿沒想到的是,他種下的不僅是治沙的樹,更是「搖錢樹」。因為泡桐不僅改變蘭考的生態環境,還給蘭考人帶來商機——在他去世幾十年後,竟然變成了一件件精美的樂器。

泡桐風箱清音引商機

 蘭考泡桐與民族樂器結緣,則始於上世紀80年代,而牽線人則是蘭考縣第一家樂器製造廠——開封中原民族樂器有限公司創始人代士永。

 代士永的兒子代勝民告訴記者,父親原是木工,用泡桐做的風箱(農村常用的一種古老的活塞式鼓風器——筆者註)偶然被上海民族樂器廠工作人員發現,其來來回回拉動的聲音特別清脆好聽,多方打聽後找到代士永,從此蘭考泡桐便成為許多樂器製造廠的首選。

 「父親是個用心之人,他發現僅將泡桐作為一種原材料供給附加值很低,於是便萌生了自己做樂器的想法。」代勝民說。

音板材料年產近億元

 1992年,原輕工業部組織專家考察後認為,蘭考泡桐為國內製作古箏、琵琶等樂器面板的最佳材料,遂把蘭考確定為全國樂器音板定點生產基地。

 記者在成源樂器音板有限公司看到,成堆成排的各種音板架子正等待著被送往全國各地的樂器廠。該公司總經理湯二法表示,公司收購村中桐木加工成各種音板架子,每年可生產近30萬套,年產值在8,000多萬元人民幣(約9,700萬港元)。

 據蘭考林業部門提供的統計資料顯示,蘭考常年擁有800萬株以上的泡桐,已成為中國內陸地區最大的泡桐加工基地及民族樂器生產基地。 

桐木樂器九成自蘭考

 數據顯示,內地以桐木為原材料製造的民族樂器,90%來自蘭考。目前蘭考全縣共有大大小小30多家民族樂器生產廠,從事樂器生產加工人員有6,200多人,樂器品種包括古箏、琵琶、古琴、柳琴等20多個品種,產品不僅暢銷內地,還遠銷東南亞以至美國、英國、德國等地。年產銷各種民族樂器35萬台(把),音板及配件50多萬套,年產值15億元。

正申報民族樂器工業園

 堌陽鎮政府正積極申報興建民族樂器工業園區,計劃佔地約1,000畝,目前規劃已完成,等待批覆。

 按照規劃,經過5至10年發展,該縣民族樂器年產銷量將佔國內外市場份額一半以上,建成後將成為中國最大的民族樂器生產銷售基地。

相關新聞
焦桐造就民族樂器第一鄉 (2011-09-22) (圖)
地處農村 樂器廠招才難 (2011-09-22) (圖)
話你知:蘭考泡桐 導音性能佳 (2011-09-22) (圖)
「十二五」北京旅業 趕超巴黎倫敦紐約 (2011-09-20) (圖)
經濟轉型升級 旅業擔重任 (2011-09-20) (圖)
致力提供更多 更好 更新選擇 (2011-09-20) (圖)
京華增軟硬件吸客 旅遊收入將破779億 (2011-09-18) (圖)
中外演員巡遊 展現國際風情 (2011-09-18) (圖)
看聽品北京 領略中華文化 (2011-09-18) (圖)
烏干達女孩 舞出「北京情」 (2011-09-18) (圖)
巾幗打撈隊 還滇池清澈 (2011-09-13) (圖)
隊員互幫互敬 姐妹情深 (2011-09-13) (圖)
23年如一日 活躍500里滇池 (2011-09-13) (圖)
首批隊員 媳婦「撈」成婆 (2011-09-13) (圖)
南澗彝族跳菜 進入藝術殿堂 (2011-09-13) (圖)
跳菜世家跳菜癡 承傳古老藝術 (2011-09-13) (圖)
跳菜女子 (2011-09-13) (圖)
曹萬泰:續當溝通橋樑 推進兩地融合 (2011-09-12) (圖)
獨特工作:職員全天候命 協助求助港人 (2011-09-12) (圖)
工作磨練:歷經多盛典 難忘新體驗 (2011-09-1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