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0月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絕版火柴盒 香港歷史在其中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0-0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舊式酒樓廣告、店舖招牌、六位數電話號碼,這些都是舊香港的產物,難以在博物館中尋覓,也無從在教科書中得知,但這些歷史卻可從火柴盒上略窺一二。日前,香港收藏家協會副主席張順光在屯門市廣場舉行「舊香港絕版火柴盒展」,展出200多個絕版火柴盒,喚起人們對昔日歲月的追憶,也讓人明白,每個人都是歷史的見證者,小如火柴盒也可書寫歷史。

 ■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攝:曾慶威

舊香港,冷氣也是奢侈品

 在眾多火柴盒中,酒樓、夜總會的廣告最為引人注目。「龍門大酒樓」、「雙喜大茶樓」,這些地方都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是當年香港人努力打拚之餘,舒展歡娛的地方。火柴盒上印有食肆、酒樓的「冷氣」標籤,是當年分辨飲食環境是「普通」抑或「豪華」的標準。

 為了招攬生意,許多夜總會、酒樓都會將電話號碼印在火柴盒上,由此可以梳理出香港電信的發展脈絡。60年代初,香港的電話號碼是六位數,到了70年代,由於用戶急增,變成七位數字,而且不同的區域,有著不同的標示,如港島區的首位數是5,九龍區的首位數是3,新界及離島則是0,這些都是舊香港的歷史寫照。

 張順光希望將「香港」的概念不斷擴大,而「舊香港」同樣是香港的一部分。香港如今已被高樓大廈包圍,舊城市的風貌完全消失,舊城市背後的文化、歷史也漸漸被淡忘,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當人們執著於現今香港的空間概念,著眼於「地少人多」的城市特質時,「舊香港」文化確實可以幫助人們反思城市、文化的轉變。

品味市井人文的流變

 「舊香港有一種難以名狀的人文氣息,」張順光認為。以前打火機很貴,遇到進廟拜神之類的事情,市民大多使用火柴來點香,而且那時的火柴大多是隨物奉送,很方便。透過火柴盒,可以知道以前香港人休息時,去哪裡看戲、去哪裡吃飯、去哪裡買糕點,與今時今日用電話或網絡流覽資訊的情況有很大分別。

 從1982年開始,基於對市民健康與凈化空氣的考慮,香港逐漸實施禁煙措施,而後來打火機變得普及,火柴逐漸淡出公眾的視線。火柴盒上那些身著長衫、用火柴點燃水煙筒的老阿伯,如今已不見蹤影。

 「舊香港」的消失,某程度上是不能避免的。新工具的普及及健康意識的提升,改寫了時代的發展趨勢。張順光並不否認新生活的排列組合,造就出人們對生活的再感悟,火柴的消失是一個無法避免的事實,他嘆息的是火柴盒背後承載的香港歷史被不斷「陌生化」。如果今人喪失了「記憶往昔香港」的情懷,又如何擁有「講述當下香港」的能力?又如何擔當「建構未來香港」的重責?

 值得一提的是,張順光的職業是工程測量,他是英國特許土木工程測量師學會的資深會員,也是香港測量學會的副主席。他的業餘愛好、對人文的執著以及對記述舊香港的堅持,促使他將「不起眼」的火柴盒打造成香江歷史的敘述者,而舊式的戲票、餅券也成為他收集、珍藏的對象。小物件的大價值可見於其日常生活中。

「獅子山下」核心精神的素描

 「年輕人要去發掘和記錄身邊的事情,不應終日迷戀高科技產品」,這是張順光舉辦這次展覽時對年輕人的寄語。他認為香港的大歷史是由諸多平實的細節(例如火柴盒)構成,看似不起眼,但這些「小主角」卻是記錄社會發展的重要工具,而且它們大多會隨時間流逝。愈是轉瞬即逝的消耗品,愈是大歷史「成色」的關鍵。商場亦針對青年人進行了相關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儘管八成左右的香港青少年不知道火柴是甚麼,但倘若告訴他們火柴承載了時代的歷史與文化,當中九成八表示還是會收集這類物品。

 或許,正是根植於眾人心中的那份對歷史進行自發性探求的本能,才是火柴盒所講述的香江歲月得以延續的原因。每個香港人向他人講述香江的故事時,IT產業、金融、維港夜景、迪士尼樂園固然是不可缺少的內容,但「獅子山下」的核心價值在於百多年來,香港人對生活中每一個「小主角」的珍視。唯有這些昔日的「小主角」能夠持續呈現出香港人不同於他人的周遭之美、細微之美,人們才能夠真正領悟獅子山文化的核心價值。

 時代變幻莫測,「舊香港」也隨時間而轉變,終有一天,我們今日所在的時代也會被後人定義為「舊香港」。如果我們希望未來的人,能夠給予我們曾經付出的「當下」香港一份敬意與珍惜,我們也應對「往昔」、對那些曾經對香江生活付出真愛的前輩以及他打拚的年代予以尊重。

「舊香港絕版火柴盒展」

日期:即日起至10月16日

時間:早上10時至晚上10時

地點:屯門市廣場高層地下A區(豐澤電器附近)

相關新聞
絕版火柴盒 香港歷史在其中 (2011-10-01) (圖)
難得塵世有此香 沉香經典御寶珍藏展 (2011-10-01) (圖)
「境」可用藝術助癌症病人 (2011-10-01) (圖)
新生代香港設計 亮麗構思背後的巧妙心思 (2011-09-29) (圖)
霍耀初設計作品「兩地」原理圖 (2011-09-29) (圖)
兩位學生在第28屆香港鐘表設計比賽中的獲獎作品 (2011-09-29) (圖)
HKDI產品設計高級文憑應屆畢業生謝欣霖 (2011-09-29) (圖)
「池魚.松枝」(Pond and Pine)產品原理圖 (2011-09-29) (圖)
手表變身「拍子王」 (2011-09-29) (圖)
在十月的香港感受馬來西亞風情 (2011-09-29) (圖)
「一個馬來西亞當代藝術展覽」 (2011-09-29) (圖)
香港學生集體回憶 教育電視春風化雨四十載 (2011-09-27) (圖)
從電視走向網絡 (2011-09-27) (圖)
童心未泯 重溫昔日遊戲 (2011-09-27) (圖)
長短闊韌風味大不同「麵向世界」的精彩 (2011-09-22) (圖)
通泰行營業總經理李豐年 (2011-09-22) (圖)
山西刀削麵皇拉麵師傅魏亞明 (2011-09-22) (圖)
「度小月」關廟麵 (2011-09-22) (圖)
五香刀削牛肉麵 (2011-09-22) (圖)
鮮鴨蛋闊麵 (2011-09-2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