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南洋歸僑烈士杜鳳書在起義前夕拍攝的西裝照英姿勃發。 資料圖片
孫中山致力於國民革命四十年,約有一半時間奔走於海外,「故革命史上,無不有華僑二字」。從革命組織的建立,革命輿論的傳播,到對革命的經濟支援以及參與武裝起義,海外華僑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副院長張應龍研究指出,廣州三.二九起義得到海外華僑鼎力支援,起義共花費224443元,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越南、泰國、美國、加拿大、古巴等地華僑都捐了款,華僑為黃花崗起義捐款9.7萬多元。
華僑也是黃花崗起義的主力之一,在犧牲的31位華僑中,有工人、商人、教師、記者、店員、教徒、最小的才18歲,最大的52歲,僑居越南的有18人,其次為星馬等地。華僑對於革命的經濟支援更是數不勝數,而支持革命的華僑許多人並不是富翁,多數是一般商人,甚至有不少是普通勞工。但為了革命,很多人竭力而為,不惜傾家蕩產。馬來西亞華僑商人譚德棟在為黃花崗之役籌款時便認捐了500元,後來得知籌款有困難便再捐500元,最後答應把店中的5000元貨物全部售賣作為捐款。
回國起義前 多留絕筆書
不少黃花崗烈士都抱定必死的決心,留下絕筆書。新加坡印刷工人李炳輝1911年回國參與革命,母親催他回家團聚,他給母親覆信,賦詩云:「回頭二十年前事,此日呱呱墜地時,慚愧劬勞恩未報,只緣報國誤烏似」,可見其已做赴死準備。馬來西亞華僑郭繼枚告別新婚妻子說:「我誤你了,此行成敗還不知道,不要掛念我,倘有不測,希你為我盡孝。」而留日學生方聲洞、林覺民的《絕命書》、《與妻書》則更是催人淚下,無人不知。
華僑烈士的「視死如歸赴國難」,更表現在起義中與就義時。吉隆坡華僑李晚,是一位裁縫,為了回國參加革命,變賣自己的腳踏車作盤纏,起義時高舉大旗,血灑戰場。南洋華僑工人杜玉興,隨黃興進攻督署,踴躍爭先,擊斃清軍防營10餘人,後與兩廣總督張鳴歧左翼金邦振交戰,金被擊斃,杜身中數彈殉難。不幸被捕的烈士,在審訊與臨刑時,均表現壯烈。河內華僑羅聯曾在河內開雜貨店,後來棄業回國參加革命,在作戰中被捕,他對探監的族弟說:「我決心捨生取義,希望弟弟們繼承我的遺志。」水師提督李准審訊他,他始終不屈,在刑場仍然高呼:「中國非革命不能救亡。」
誠如中國僑聯黨組書記、主席林軍,在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時所言:華僑為民族復興、國家富強所展現出的大無畏精神和勇於犧牲的獻身精神世代傳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