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林覺民烈士遺像
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福建籍烈士數僅次於廣東,共有19人(另說20多人)。而福建籍烈士林覺民絕筆《與妻書》:「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我死後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字字血淚,百載以來,閱者無不痛徹心扉。
然而歷史跌宕,這位「為天下人謀永福」的時代先驅,絕筆書中念念不忘之妻、子其後的生活究竟如何?是否平順安康?百年來,一直備受世人牽掛。
香港文匯報記者此番輾轉尋訪,皆遇林家後人以「請允許我們有不說的權利」婉拒。心有不甘之餘,又多方走訪打探,且集合街坊鄰人所提供之消息,再翻查大量相關記載,勉力成文,以饗讀者。
■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鵬飛、李叢書、顧一丹、黃姍、吳志濤
據史所載,林覺民被捕的時候,其岳父陳元凱正在廣東候補知縣,得知消息,派人傳信給在福州的女兒陳意映,才使得林覺民的父母妻兒一家七口在官方公文到達之前得以避險。幾經周折,故居也賣給了後來的知名作家冰心的祖父謝鑾恩,而謝婉瑩(即冰心)幼年時期也曾經在這所房子裡住過。清廷覆滅,林覺民被民國追認為烈士,惜袁世凱復辟後,他的家人又重新淪落。福州辛亥革命紀念館負責人李厚威說:「袁世凱復辟年間、北洋軍閥年間,都沒有補助發給林家老小,林孝穎只靠積蓄度日,況且之前已變賣家產,積蓄肯定不多。」
絕筆信中兩至親相繼離世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為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書竟,而欲擱筆……」這封慷慨多情、哀慟人寰的《與妻書》,是林覺民在黃花崗起義前,寫在一塊方形手帕上的,一天在避禍居所,和《稟父書》一同被人悄悄塞進門縫裡的。
失去丈夫的陳意映,所承受的哀痛可想而知。為了安慰她,也為了保住她腹中的孩子,林家採取了過繼的辦法,把林覺民哥哥的一個女兒過繼給陳意映,起名林暖蘇。幾個月後,《與妻書》中所提及的「腹中之物」──林仲新降生人間。
然而,由於陳意映一直不能走出失去丈夫的悲痛,再加上生活異常艱難,1913年,陳意映在孤獨和抑鬱中去世,留下了七歲的依新和兩歲的小兒子仲新。1915年,9歲的依新也不幸夭折。這樣,《與妻書》中提到的兩個家人都相繼告別了人世。
遺腹子曾任國共兩黨官員
遺腹子林仲新由祖父一力帶大。民國政府成立後,林仲新受到政府許多關照,在福州念完小學、中學,後來又到上海念光華大學,生活支出與學費全由民國政府承擔。前些年,福州市檔案館在歷史資料中發現了國民政府給林覺民後人發放撫恤金的憑據,這多少讓人因為英雄血脈得到厚恤而感到些許安慰。
大學畢業後,林仲新來到南京,一度跟隨父親的舊交林森做事,擔任過幾個不大重要的局的基層幹部。他隨中國歷史的變化不斷遷移居住地,到過重慶,後又回到南京。解放後再重返福建,或因「教養好、人好、非常非常低調」(李厚威語)等因素的神奇合力,1949年後還能擔任共產黨的幹部,1957年至1968年一直擔任漳州糧食局副局長,這是他的最後一任官職。林家在文革時期也沒有遭受太大衝擊。1983年,林仲新溘然辭世。
過繼女93歲猶誦通篇絕筆
在林覺民的第二代後裔中,陳意映的過繼女兒林暖蘇活到2001年。曾歷任福州畫院畫師、福建省美協會員、福建省文學館館員、省市政協畫室畫師。更先後師承名家劉海粟、謝公展,擅長寫意花卉,尤其擅於畫菊。早年曾揮毫而就一副紀念黃花崗烈士的作品:「崗上黃花分外香」,構圖簡潔,縱逸奔放,充滿生機。
友人回憶道,在林暖蘇93歲去世那年,雖然記憶力已嚴重衰退,可歎的是仍能完整地吟誦出通篇《與妻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