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政情與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廿四味:公民黨成區選毒藥 反對派明撐暗切割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0-18]     我要評論

卓 偉

 上周四的施政報告答問大會,「人民力量」的黃毓民借題發揮,謾罵曾蔭權「亂倫」,違反政治倫理,梁國雄更借機起哄,被立法會主席雙雙逐出議事廳。事後反對派卻公然為暴力政治「背書」,吳靄儀漲紅了面指責特首不尊重議會,肉緊程度比起數以十萬計外傭湧港尤甚。反對派在暴力政治一事上再度聯合,不過是為了製造政治議題,在過去施政報告上早已屢見不鮮。

 有趣的是,反對派在力撐暴力政治上合作無間,民主黨、公民黨、「人民力量」同一陣線,但在區議會選舉上卻是各懷鬼胎。「人民力量」狙擊民主黨、民協,乃至殺得性起連公民黨及支持「五區公投」的參選人也不放過,固然是一例,但其他反對派政黨也是不遑多讓,最明顯的例子是早前多名反對派區選參選人,突然大舉更換有公民黨明星的宣傳橫額及海報,足以說明反對派因利而苟合、利盡而交疏的本質。過去,不論是區議會或是立法會選舉,反對派參選人其中一項選舉工程,就是找來一班公民黨明星合照支持,其中余若薇更是最受歡迎的政治明星,藉此借助其明星效應,彌補地區工作的不足。

 這次區議會選舉也不例外,選前不少反對派參選人已經找來余若薇、梁家傑等來個擊掌合照,橫額上大字標題寫著「民主女神余若薇大力支持」、「公民黨黨魁力撐」等標語,並已大量印製,準備全力宣傳。結果這批宣傳品突然全數抽起,總之凡是有公民黨人的宣傳品都一概不用,原因是什麼?正是由於港珠澳大橋及外傭居港權兩宗司法覆案,令公民黨淪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兩宗禍港官司損害了不同階層人士的利益,建造業工人無工開、外傭僱主開支大增、社會福利大受影響,現時資助房屋已經不足,還要為外傭提供公屋,教市民情何以堪?

 公民黨的行徑激起公憤,連帶與他們「擊掌」的區議會參選人也受到池魚之殃,變成與公民黨蛇鼠一窩,同樣要為禍港官司負責,為免令選情崩盤,反對派的參選人唯有立即回收有公民黨人的宣傳品,以示道不同不相為謀,甚至連有公民黨參選人,竟然在宣傳品上也不列明是公民黨黨員,既有誤導選民之嫌,也說明連黨員都知道公民黨的行徑如何惹市民反感,打出公民黨招牌就是「失票」的保證,黨員都避之則吉,何況其他反對派參選人?

 但當反對派參選人忙不迭與公民黨劃清界線之時,黨內大佬卻反其道而行,再次與公民黨、「人民力量」、社民連等重新集結,何俊仁連公開反對外傭取得居港權都不敢,只派出一名職員發聲便想「過骨」,盡顯民主黨想兩面討好的「縮骨」黨格。現在黃毓民等又再煽動議會暴力,公民黨力撐自然不足為奇,但連民主黨等都要插上一腳,這等於明言民主黨與公民黨、「人民力量」都是同一陣營,民主黨都認同其禍港行徑,這教其參選人如何分辨?參選人在劃清界線,黨內大佬卻要沆瀣一氣,這場選舉還如何選下去?西諺說,智慧有限,愚蠢則無。確是反對派的最佳寫照。

相關新聞
訴說理念:民記選舉片第二擊《揀,就要揀最好》 (2011-10-18) (圖)
身體力行:民記議員搬竇捐機顯環保 (2011-10-18) (圖)
判斷正確:兩丑吃紅牌錄像證違規 (2011-10-18)
廿四味:公民黨成區選毒藥 反對派明撐暗切割 (2011-10-18)
縱論香港:議事廳豈能「讓雞蛋飛」 (2011-10-18)
李慧琼核數擴視野 勉青年增值勿怕苦 (2011-10-17) (圖)
眾怒難犯:團體撐外傭居權 網友斥搞事賣港 (2011-10-17)
嚴正闢謠:立會保安安排 特首辦無干預 (2011-10-17)
廿四味:以選票把文武政棍逐出議會 (2011-10-17)
指點江山:激進反對派有何資格談政治倫理? (2011-10-17)
縱論香港:「爛仔所為」何來倫理? 反對派發難別有用心 (2011-10-14)
施政報告評分勝去年 特首民望回升 (2011-10-14) (圖)
曾蔭權任內7份施政報告即時滿意度 (2011-10-14) (圖)
討論焦點:網論施政 房策最熱 (2011-10-14) (圖)
有待改善:新樓保安過嚴惹爭議 (2011-10-14)
廿四味:公民黨知法玩法 法治精神蒙污 (2011-10-14)
民記區選遇暗算 3新丁橫額被毀 (2011-10-13) (圖)
公民黨白色恐怖阻遊行挨轟 (2011-10-13) (圖)
見利忘義:借環保阻發展 罔顧市民利益 (2011-10-13)
縱論香港:施政報告資助房屋政策有四大亮點 (2011-10-1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政情與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