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超研發的「自供能自傳感磁流變阻尼器」用途非常廣泛。香港文匯報記者劉思諾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思諾)中大博士生陳超近日研究出全球首個「自供能自傳感磁流變阻尼器」,其用途非常廣泛,除可讓交通工具作避震之用,也可大大提高建築物的抗震性。本來阻尼器並非新鮮事物,但陳超的設計毋須外接電源就能在工地施工,令建築成本大大降低。有關發明榮獲第七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及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而他亦已就此申請中國、美國及PCT國際專利。
成本低符環保概念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博士生陳超,在廖維新教授的指導下,進行此阻尼器的研究工作。其實「阻尼器」是一種減震器,今次的新發明採用「智能物料」為原料,其運作原理是透過改變阻尼器中的磁場,物料便改變其形態,比較以前組件複雜的油壓減震器成本更低、更輕巧。
而陳超的「自供能自傳感磁流變阻尼器」在收集震動的同時,可將之轉化為電能,故阻尼器無須電池發動,符合環保且低成本的新科技概念。
助減義肢過重問題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補充指,地震時阻尼器會收集震動中的能量並開始運作,而磁場改變會令本為半固體的智能物料轉化為固體,從而鞏固建築物。此外,這阻尼器亦可改善智能義肢的性能,一般義肢最大的缺點是過重,而電池是其中最重的組成部分,且需要每天充電,陳超指,若在義肢中使用此技術,能減輕義肢50%的重量,且成本可望下調20%至30%。不過陳超表示,此研究在資金方面仍存在很大困難,期望將來能得到政府、企業的幫助,把阻尼器推出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