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李鳳英。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本港僱主若想聘請海外僱員,可按工種及職級,透過勞工處及入境處的不同政策申請輸入外勞。然而,3名勞工界立法會議員及6名勞顧會勞方代表卻發現,不少公司改變外勞職銜名稱,繞過原應由勞工處審批的計劃,向入境處申請輸入外勞,批評此舉嚴重影響本地工人就業機會。6名勞顧會勞方成員由即日起,暫停審批勞工處「補充勞工計劃」的輸入外勞申請,直至政府承諾堵塞政策漏洞,否則不排除發起進一步行動,暫有49宗申請受影響。勞工處則呼籲勞顧會勞方代表早日恢復參與審核。
葉偉明批改職銜繞過勞處
勞顧會勞方代表梁籌庭表示,僱主一般可透過入境處的「優秀人才入境計劃」或「一般就業政策」等申請輸入外勞,但部分工種及較低技術人員則需向勞工處的「補充勞工計劃」提出申請,勞工處審視業界情況後,交勞顧會審批,一般需時半年。
工聯會勞工界立法會議員葉偉明批評,近年不少公司在更改外勞職銜名稱後,繞過勞工處而直接向入境處申請輸入外勞。他舉例指出,有本港飛機工程公司過去兩度透過「補充勞工計劃」申請從外地輸入「飛機維修技術員」,但非全數獲批,更需與勞工處合辦展翅計劃,培訓本地員工。然而,該公司過去3年卻透過入境處的「一般就業政策」申請149名「飛機維修執照技術員」來港,更全數獲批。
梁籌庭批評,有僱主藉著計劃的灰色地帶,間接聘用廉價勞工或輸入外勞,影響本地工人的就業及晉升機會。資料顯示,勞工處「補充勞工計劃」去年共批出1,180宗申請,成功率為50.4%。今年截至10月中,「補充勞工計劃」合共批出約900宗申請,目前有49宗申請尚待勞顧會處理。
入境處發言人表示,有關該149宗按「一般就業政策」申請來港的飛機維修執照技術員申請,入境處是按既定程序審批。發言人指出,所有申請來港工作者,均須符合有關入境安排的申請資格條件,包括市場確實缺乏該等專業人才及技術勞工等,該處審批每宗申請時,均按照現行入境政策及相關申請資格謹慎審批;該處非常重視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批准申請後,在有需要時會巡查,防止計劃被濫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