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歷史的追溯—學習札記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1-0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孔子畫像。 網上圖片

曾敏之

 一個有關文化建設的訊號,正由北京以異於以往的聲勢,向中華民族呼喚復興,強調「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勇於「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乍聽之下,不勝振奮,也不禁追溯歷史的沉澱以助新思維、窺得失。

 中華民族兩千多年來具有最重要的文化歷史沉澱,儒家思想、學說是值得重視研究的。

 令人想到孔子。

 提到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是備受推崇,也受爭議的,如今又看到尊孔的熱潮方興未艾,孔子學院之設立,見於世界各國已達三百所,孔子塑像的樹立更多見大陸若干城市及教育領域。對儒家學說的研討,也正蓬勃展開。

 說到儒家學說,在過去是曾取得正統地位的不能不提董仲舒所作出的表現。

 董仲舒以西漢哲學家、今文經學家的身份,於漢武帝時參加賢良對策向漢武帝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漢武帝採納,從而開此後兩千餘年以儒家學說為正統的局面。董仲舒提的「獨尊儒術」,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也就是以孔子創立的學派。儒家思想見於《論語》的著述。這部《論語》是紀錄孔子講學的語錄,也是他的弟子相互研討所作的記錄,輯而成書,後世就稱為《論語》了。加上《大學》、《中庸》、《孟子》,遂列為封建時代士子必讀的「四書」。

 從著述上看,孔子的主要著作是《春秋》、《六經》及《論語》。他最盡力讚揚的是「仁」的學說,「仁者,人也」,也就是拿人當人,仁即愛人,提出「己所不欲,毋施於人」、「己欲立人而立人,己欲達人而達人」等警策之論,形成了儒學。著名的社會學家金耀基教授認為「孔子在以人為中心的世界裡發展了一套人文主義的學說」。但在推行上,孔子卻重視倫理的規範,提倡德治和教化;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並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他的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學」與「思」結合,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與「溫故而知新」。他首創私人講學的風氣,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堅持「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他的學說也就是儒學,成為兩千多年來封建文化的主流,影響是極其廣泛、深遠的。其基本關懷對於如何建立一個社會道德的社會秩序、和諧社會都是極具重要意義的。

 提到社會道德,香港的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曾感到憂慮,他語重心長地以「書同文,行同倫」加以闡釋,把「行同倫」提到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從《中庸》引發出「行同倫」的倫理道德在當今必須重建,指出是與中華民族文化、文明、現代化有關的大問題,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基礎。數千年來是以倫理道德促進了人與人的和諧、社會的和諧,對統一起了「書同文」同樣的作用。

 更有專家認為,如果綜合儒家思想所強調的「仁、他」的人文主義,可說是具有「人性」的深刻意義。但是「人情」曾是爭論不休的問題。新中國建立六十年來,「人性論」曾被批判,可是儒家的倫理道德卻是離不開「人性」的。《禮記.中庸》說「天命之謂性」,先驗論者就指為性由天賦,其實也是「人性」。一個人失了人性,是甚麼壞事都幹得出來的,人倫關係可以滅絕,哪裡還有道德可言!

 但是歷代以來對儒家的思想學說,曾經歷過批判、繼承爭論,爭論的結果歸為「去其糟粕,用其菁華」。哪怕時間進入了二十世紀、二十一世紀,空間從中國以達世界,儒家思想所具的生命力是影響深邃的。不妨就著名人物所持的觀點舉例以證。

 例如李大釗,「五四」時期就是批判孔子的,幾乎否定儒家學說。後來他認為孔子提倡的「仁、義、禮、智」卻是施政、社會道德的規範、準則,是「今尚存於人類歷史中,將萬劫而不滅」的。

 再看著名的老作家沈從文寫的一部小說《邊城》,完美地體現了人與人之間道德的關係,體現了人性之美。但是他卻受到批判。沈從文卻蔑視對他的批判。他在《沈從文小說習作選.代序》中寫道——

 「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榮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山地作基礎,用堅硬的石頭堆砌它,精緻、結實、勻稱,形體雖小而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築,這廟裡供奉的是『人性』。」

 「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性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不悖人性的人生形式,就要有倫理為基礎,優美、健康、自然的社會,是重倫理、重人性的。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歷史的追溯—學習札記 (2011-11-02) (圖)
古今講台:思考黃葉 (2011-11-02)
心靈驛站:小河淌水清悠悠 (2011-11-02)
詩情畫意:兩棵樹 (2011-11-02)
生活點滴:油炸南瓜花 (2011-11-02) (圖)
古典瞬間:透視木瀆園林的深處 (2011-11-02) (圖)
歷史與空間:「底線」 (2011-11-01) (圖)
豆棚閒話:越洋尋夫記 (2011-11-01) (圖)
人文世相:進 化 (2011-11-01) (圖)
來鴻:民國那撥女子 (2011-11-01) (圖)
歷史與空間:門戶之「見」 (2011-10-30) (圖)
人文世相:看房遊 (2011-10-30)
文藝天地•試筆:家的溫暖 (2011-10-30)
文藝天地•短載:我們這些山上來的人(十八) (2011-10-30)
文藝天地•詩意偶拾 (2011-10-30)
徵稿啟事 (2011-10-30)
歷史與空間:古人炫富 (2011-10-26)
古今講台:香港的山雞 (2011-10-26)
來鴻:怎能叫我不憂傷 (2011-10-26)
亦有可聞:兩種筆記 (2011-10-2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