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繁昌(右)早前訪問歐洲多個國家,既為科大招兵買馬,亦希望能加強與當地大學合作。左為科大副校長翁以登。 科大提供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任智鵬、歐陽文倩)在回流香港前,陳繁昌曾任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助理總監,對世界各地科研資金相關制度有一定認識。他表示,是次歐洲行發現,雖然瑞士本身已有不俗的科研資源,但近期卻進一步積極爭取與歐盟設立「做會/標會式」科研基金,以加入與歐盟各國一同競逐,既推動研究項目質素的提升,又壯大科研資金的總額,特別適合在一國兩制背景下,香港與內地科研資源的互動作參考。
陳繁昌形容,有關科研基金運作與傳統中國民間的「做會」或「標會」相近,參與單位各自投入一筆資金,並定下自己的科研項目以競逐這筆基金,而質素最佳的項目將會得到資助。他表示,瑞士雖非歐盟成員,在科研資金共享方面卻勇於開拓新的合作模式,克服政治上可能存在的障礙。
長遠發展對兩地均有利
資金不足是近年香港科研面對的其中一個主要問題,而在「一國兩制」背景下,內地較充裕的科研資源卻未能「過境」供香港院校使用。陳繁昌認為,瑞士與歐盟科研合作模式,對香港與內地有關方面合作有很大啟示,例如可以由兩地合資科研基金,大家再各自以科研項目去申請競逐,既可在香港科研資源的投入帶來突破,而長遠來說雙方獲批資金機會均等,也能避免出現「誰佔誰便宜」的爭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