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中國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民間力量:民主苗初種 茁壯路漫長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1-1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近年,中央積極推動農村民主建設,部分農民已被賦予選舉權。 資料圖片

——現代中國+全球化

 在中國,不少學者對社會現狀無比關心,希望積極推動中國的社會民主進程。學者熊培雲在《民間是個好東西》一文中,從政治社會學的角度,如此總結中國在當下的進步:「不可否認的是,今日中國的一個顯著進步在於民間社會的成長,在於體制內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民間是個好東西』,意識到一個自發自為、自由自我的民間社會的存在,是一個社會永葆創造精神,在日常生活中謀取進步,並在關鍵時候化解危機的力量之源。」下文將從多方面淺析推進中國民主的主要途徑與所面對的挑戰。 ■胡潔人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部講師 ■陸健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研究生

作者簡介

胡潔人 現任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社會科學學部講師,2009年獲得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糾紛解決研究中心成員,中國奧斯特羅姆協會 (Ostrom Society) 會員。發表中英文論文數篇,同時也是香港作家協會會員。

陸 健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研究生,畢業於南京郵電大學,主要研究中國的民主參與和公民社會的發展。

網民呻苦 盼官正視

 近20年來,中國享受經濟高速增長的成果,同時亦衍生越趨複雜的民生矛盾,由於長時期沒有得到根本性「治癒」,導致積累這些矛盾越來越嚴重,尤其當這些矛盾所侵害的不再是個別群體,而是整個社會的利益時,民眾對社會的不滿日益顯著。這一點從網絡世界洶湧的民意表達已可見一斑。特別可見,民眾在言論表達、政治參與和私有財產保護等方面的訴求高漲,但他們認為政府未有積極主動的回應和疏導。

 長遠而言,這種信任危機若任其蔓延,政府實施管理的難度和成本將大幅增加。因此,有學者認為,有步驟地改革現有體制可謂勢在必行,而政治民主化作為普世價值終於再次被更多的人認同和接受。當然,在具體的行動路徑及制度設計上,學術思想界仍不免有分歧。

NGO─構建和諧社會動力

 近年,中國在對諸如自由、民主、憲政等普世價值的接受度其實在「全球化」的趨勢下也大有改善,並在上世紀90年代後,隨著政府日益放權給社會組織,逐漸可見南至廣州、雲南,北到上海、北京,都有不少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NGO)蓬勃發展,在草根領域發揮巨大的作用。根據民政部統計,截至2006年底,全國共有社會團體19.2萬個,比上年增長12.3%;民辦非企業單位有16.1萬個,比上年增長8.8%。全國共有基金會超過1,100個,比上年增長17.3%,其中中央級基金會有近100個。而其業務範圍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勞動、民政、體育、環境保護、法律服務、社會中介服務、農村專業經濟等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中國共產黨和政府聯絡人民群眾的橋樑和紐帶。在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建設中發揮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

人均數量被美拋離

 但有學者認為,這些在「絕對數量」上有所增加的非政府組織,若它們分攤到各個省、市、縣、鎮,乃至每個國民,中國的人均NGO數量與已發展國家相比的差距依然驚人。此外,中國註冊在案的NGO組織近10年保持兩成的增長率,現在已達到近45萬個;然而,還有諸多尚未註冊在案的組織,即使保守估計也在300萬左右。但是,中國的總人口達到13億。而在只有3億人口的美國,註冊的NGO組織數量已超過130萬,若在每個國民中平攤,中國的人均NGO數量不到美國的1/10。

 另外,有學者認為,NGO代表「是社會而不是政府在塑造國家」,一個國家或地區中的社會自主性程度的高低,決定一個國家或地區內對NGO的供給可能性的大小。由此看來,中國的民間社會組織發展仍有很大改善的空間。

政府放權 興衰關鍵

 有學者認為,要提升公民的權利,最重要是發展公民社會。未來中國的轉型能否順利完成,政府是否願意放權仍是關鍵;而政府放權的落實,是減少政策法律環境對公民社會組織的局限性。對民眾而言,應跳出幾千年來渴望幾個道德明君「為民作主」的傳統思維,通過細微點滴的努力,突破個體行動的局限,整合分散於社會各個角落的力量,為將來建構權利和責任雙重指向的現代公民社會共同體制建立基礎。中國只有如此才有可能走向優質民主的公共生活。

增獨立性 聚焦公共事務

 然而,如上所述,社會自主性程度也對國家公民社會發展有決定性影響。有學者認為,要大力發展中國的民間社會,社會組織本身也要加強獨立性和減少對政府的依賴。將辦組織的理念和目的更多放在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上,而非對自我的社會責任和基本權利的追求。

 因此,總括而言,民主的發展是個雙向的現象和過程:國家的權力重塑與公民社會的重構。兩者缺一不可。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指出中國現時面對甚麼民生矛盾,並舉例加以說明。

2. NGO的發展如何有助解決題1所指的矛盾?

3. 根據上文,中國發展NGO的難點在哪裡?試舉例說明。

4. 針對上題提及的難點,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並舉例加以說明。

5. 你在何等程度認同「政府放權是發展公民社會的關鍵」?為甚麼?

6. 你認為香港的公民社會發展有哪些方面值得內地借鑒?試舉例說明。

延伸閱讀:

1. 賈西津:《中國公民社會和NGO的發展與現狀》,清華大學NGO研究所

2. 陳豔珍,《我國NGO發展的法律困境分析》 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612/n8321663/n8322644/ n8335529/n8337063/9183341.html

3. 吳偉、康寶瑞:《互聯網絡對中國公民社會的作用》 http://www.kas.de/wf/doc/kas_10115-1522-10-30.pdf?070216102617

4. 俞可平:《民主是個好東西》,人民網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0/49152/5224247.html

5. 熊培雲:《重新發現社會》,(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

相關新聞
民間力量:民主苗初種 茁壯路漫長 (2011-11-16) (圖)
概念圖:經濟急增衍生民生矛盾 (2011-11-16) (圖)
教育趨勢:中外合辦學位 你會選讀嗎? (2011-11-09) (圖)
概念圖:中外合作辦學 (2011-11-09) (圖)
投資戰略:大步走出去 華企跨重難 (2011-11-08) (圖)
概念圖: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1997年提出) (2011-11-08) (圖)
文化崇拜:全球學中文漢語熱升溫 (2011-11-07) (圖)
概念圖:國家軟實力 (2011-11-07) (圖)
道德反思:見死不救須負刑責? (2011-11-04) (圖)
綠色承諾:低碳減排 坐言起行 (2011-11-02) (圖)
概念鏈:低碳經濟 (2011-11-02) (圖)
高仿產品:內地「山寨手機」「強盜」抑或「俠盜」? (2011-10-31) (圖)
表一:2010年第3季全球手機終端銷售 (2011-10-31) (圖)
概念圖:山寨手機 (2011-10-31) (圖)
區域航運:湄公河血案舉國震驚 (2011-10-21) (圖)
概念圖: (2011-10-21) (圖)
現代中國+能源科技與環境+全球化 稀土平價出口 中國蝕底? (2011-10-19) (圖)
現代中國+公共衛生+全球化 供養父母 子女卸責? (2011-10-17) (圖)
作者簡介 (2011-10-17) (圖)
新聞背景:農村留守長者超4000萬 (2011-10-1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中國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