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廣東籍的粵樂名家呂文成、尹自重和司徒夢岩相遇的地點不是在廣東境內,而是在十里洋場的上海,可見它早已成為當時中國文化藝術的舞台。呂文成是近代廣東音樂的代表人物,對二胡進行了大膽的革新,把二胡外弦由絲弦換為鋼弦,並採用了兩腿夾持琴筒的演奏方法,成功地製成了高音二胡(簡稱高胡),在音色、音量和音域等方面作了很大的改進,並運用了二、三把位走指法和獨特的滑指法,使高胡成為廣東音樂良佳的獨奏樂器,為廣東音樂演奏形式的發展,作出了空前的貢獻。
呂文成1898年在廣東中山縣出生,幼年隨父親到上海謀生。由於從小就酷愛民間音樂,勤學苦練,自學成才,不到20歲,已很有名氣。1919年,上海成立「中華音樂會」,呂文成是最早的會員之一。1925年兼任「上海精武體育會」音樂部教員,還參加了由上海鐵路職工組織的「儉德儲蓄會」粵樂隊的活動,並擔任指導。
尹自重於1903年在廣東順德出生,是粵樂「四大天王」之一,更有「梵鈴王」的美譽。他幼年隨粵樂前輩梁麗生學習音樂,9歲便由其師介紹進入「香港琳琅幻境社」音樂部,得到樂社的眾多粵樂名家如丘鶴儔、何柳堂、宋三、沈允升等人的指導。他初學掌板,以動作利索、靈敏,節奏感強而備受讚譽。1918年受聘為「上海中華音樂會」和「精武體育會」聘為音樂教員。(註:如上海「中華音樂會」於1919年才成立,即不可能在1918年已聘用尹自重。)
根據三位粵樂名家的活動資料來推敲,他們在1918年或翌年同是「上海中華音樂會」或「精武體育會」的音樂組織會員。有記載說,呂文成和尹自重在這時期隨司徒夢岩學習樂理、記譜和小提琴演奏。司徒夢岩還和呂文成一起試驗和研製,把二胡的絲弦改為鋼弦,把二胡持琴改為兩腿夾琴筒。京劇名琴師楊寶忠善將小提琴技法用於京劇,也得益於司徒夢岩的指點。
資料明確顯示了司徒夢岩是最早把小提琴運用於廣東音樂的演奏家。他認為小提琴的音色適合表現廣東音樂優美輕快的特色,所以和甘時雨、呂文成、許宗遠、楊祖永等人進行中西樂器合奏,演奏的曲目為廣東民間音樂《小桃紅》、 《雙聲恨》、 《癡心女兒》等。他還將廣東民間音樂《燕子樓》、《瀟湘琴怨》等曲改編成小提琴曲進行演奏,並灌製成唱片。(《音樂季刊》第四期(1924年9月出版)) ■葉世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