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工作人員將抽樣氣體注入試驗袋。網上圖片
城市裡哪種垃圾的產生量比較多?空氣中難聞的氣味能否算是環境污染?什麼樣的氣味能夠算作是惡臭?其實,成都市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靠分析垃圾來幫助城市「消化」垃圾,用鼻子來為臭氣「定罪」。 ■《華西都市報》
記者來到成都市環境衛生監測中心,找到了用鼻子來「監測」環境、辨別惡臭污染的嗅辨員、判定師以及分析垃圾的檢測人員,揭開這個小眾職業的神秘面紗。
檢測臭氣 6個鼻子輪流嗅
「在科學如此發達的今天,卻仍舊沒有一種儀器可以代替人的鼻子。關於臭氣的濃度,全世界的標準都是靠感官。」成都市環境衛生監測中心判定師金京(化名)說,為保證嗅辨員的客觀公正,判定師要先到現場對臭氣的強度進行判斷,再採樣回來進行配氣,供嗅辨員嗅辨。
「每個惡臭樣品的檢測都要一個判定師加6個嗅辨員進行多輪嗅辨。」金京介紹,從現場帶回的惡臭樣品需要先稀釋,然後充入一隻氣袋,再將另外兩隻同樣的氣袋充入同體積的潔淨氣體。6個嗅辨員在空氣純淨,沒有任何異味干擾的嗅辨室內分格坐好,分別用嗅覺判斷哪個氣袋氣味有異,6人結束嗅辨後,再進行下一級稀釋和新一輪嗅辨。最後結果匯總,根據檢測標準規定的公式,計算出樣品的臭氣濃度。
保養鼻子 遠離煙酒香水
因為一切靠鼻子,嗅辨員和判定師的要求也就格外高。根據規定,在監測的前一天以及監測過程中,嗅辨員和判定師不能感冒,不能使用帶有香味的物品,飲食也需要注意,忌吃辛辣、油炸食品。「原則上嗅辨員和判定師不能抽煙、不能喝酒、不能塗化妝品、不能吃蔥薑蒜。」
另外,嗅辨員和判定師也要求在實驗時不允許有任何異味。金京說,「一旦身上有異味(香味也算),就很容易影響配氣和嗅辨的結果。」
據了解,除了有嗅辨員和判定師使用鼻子來採樣聞臭外,環境衛生監測中心還需要檢測人員到垃圾填埋場等地方,跟垃圾和垃圾滲濾液「親密接觸」,採集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