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健 青年與政策局官員交流發起人
那些年,立法會(及其前身立法局)是一個莊嚴的議事場合,受邀作答問的官員或專家獲基本的尊重,當時台灣式議會暴力的震撼場面在香港議會更是絕無僅有。
自從社民連成立,並迅速贏得三個立法會地區議席後,為香港的議會史揭開醜陋的一頁,這醜陋的一頁,把台灣的暴力議會文化接枝到香港立法會,卻是「丟人」的,三位議員把香蕉、雞蛋等食材擲向出席的行政長官或其他官員,有侮辱官員之嫌亦不合衛生;把T恤「大力拋向」警務處曾處長,有辱斯文之餘,孩童看到更會仿效此等無禮舉動;紙飛機橫飛,不合議會場合,更不符議員身份。
我們不能任由議會暴力滋長,不能坐視不理,皆因這股歪風已在社會蔓延,荼毒下一代。抬紙棺材和撒溪錢的伎倆已不再是長毛的獨門秘笈;投擲的食材已不局限「乾貨」,穢物武器已「進化」了,其中包括粟米石斑飯,真是匪夷所思;從無組織烏合之眾的單打獨鬥,演變成有策劃的「搶咪革命」和埽顜靰均F示威的場所由舊政府總部和中央駐港辦事處以至私人機構,而現在不同地方都會見到他們支持者的身影,其中包括大街上、交易廣場外、城市論壇等,暴力抗爭的歪風正在擴展,似乎鎂光燈特別容易捕捉到街頭抗爭青年的注意力,他們甘願作綠葉,凡是有機會出位的地方都不會錯過,目標只有一個—標奇立異。
筆者不是認為沒有反對聲音對社會的發展必然是最好的,但最基本的是在公眾場合對他人的尊重,須知公共空間並不止是表達訴求的人士獨享,有時聲浪太大、又或是行為太過激進,教壞細路之餘,也難免嚇壞人。還記得曾有小朋友在集會清場時意外被誤中副車,有公民黨成員卻要求先讓傳媒拍攝才肯讓孩童沖洗眼睛,證明了部分暴力抗爭的確會蠶蝕人性良知和麻痺其善惡是非的分辨能力。連本地及海外媒體也不時報道香港成了「示威港」,埽饃斃K馬屬等閒事,辱罵官員是基本動作,橫額口號大聲公是最低消費,最吃不消的是滋事分子混入示威人群搗亂,與在執行職務的警務人員推撞,癱瘓交通,與全港市民為敵。
為反對而反對,用拳頭講拳頭,這一套已落伍,並不適合香港知識型社會。隨著立法會進駐新立法會大樓,議會的秩序的確有需要重塑,至少不要粗鄙字眼及香蕉亂飛,議事時不要再報以喧嘩胡鬧,還我們一個莊嚴寧靜的議會。暴力政黨要不進化為理性務實且照顧民生的議政團體,要不將會被淘汰或再面臨裂變,與亂民禍港的訟棍黨關係繼續曖昧,只會招來全城唾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