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孫中山論中國飲食文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2-0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建國方略》。 網上圖片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侯勵英

 孫中山(1866 - 1925)是近代中國著名的政治家,倡導革命,一生致力於推翻滿清(1644 - 1911),建立中華民國,推行民主共和。他的事功不僅受到海內外華人的崇敬,並且在世界各地的政壇上也享有崇高的聲譽。在孫中山的著作中,除了可以了解他的治國理念外,還可以體察其他民生問題。其中在《建國方略》( 1918年) 的第一章便談到中國飲食文化,他認為在建設國家的理念中,當以「飲食」為大前提。本文特以《建國方略》一書中部分內容為依據,說明孫氏對中國飲食文化的一些看法和意見。

以中華飲食文化為傲

 孫中山開宗明義地指出「夫飲食者,至尋常、至易行之事也, 亦人生至重要之事而不可一日或缺者也。凡一切人類、物類皆能行之,嬰孩一出母胎則能之,雛雞一脫蛋殼則能之,無待於教者也。」因此,飲食事宜是人類生活中一個重大的議題,影響尤鉅。孫中山自然明白民國時期的中國在國際情勢中是「事事皆落人之後」的,不過,在他的眼中看來,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卻是可以獨佔鰲頭,享譽國際的。他認為「昔者中西未通市以前,西人只知烹調一道,法國為全世界之冠;及一嘗中國之味, 莫不以中國為冠矣」。他曾稱讚道:

 「中國所發明之食物,固大盛於歐美;而中國烹調法之精良,又非歐美所可並駕。至於中國人飲食之習尚,則比之今日歐美最高明之醫學衛生家所發明最新之學理,亦不過如是而已。」

 因此,孫中山強調中華飲食的優良是「至今尚為文明各國所不及」的。

飲食的美德:素食和節食

 孫中山認為食物的素材必須因應當地的環境,體察國民的需要,摒棄成見,追尋食物中「和而不同」,達到「是知口之於味,人所同也」。而且,他強調中國飲食養生之道在於兩方面,一是「素食」;二是「節食」。首說,「素食」方面,他認為中國的食材是十分多樣的,而烹飪的方法也層出不窮,但整體而言,「中國人之飲食習尚暗合於科學衛生,尤為各國一般人所望塵不及也。」這是由於在傳統中國社會裡,國人「所飲者為清茶,所食者為淡飯,而加以菜蔬豆腐,此等之食料,為今日衛生家所考得為最有益於養生者也。」由是,孫氏提出,儘管生活在「窮鄉僻壤」的中國人,即使「飲食不及酒肉者」,但多為長壽之輩,其原因莫不在於已養成素食的習慣而已。

 其次,就是「節食」方面,孫中山認為古時社會礙於「文化未開,天性未漓,飲食亦多順其自然,故少受飲食過量之病。」然而,觀乎「今日進化之人,文明程度愈高,則去自然亦愈遠,而自行之孽亦多。如酒也、煙也、鴉片也;鵠肩也,種種戕生之物,日出日繁,而人之嗜好邪僻亦以文明進化而加增,則近代文明人類受飲食之患者,實不可勝量也。」在這種情況下,孫中山大力提倡飲食要有規律和節制,強調疾病的源頭「多半從飲食不節而來」。而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各有不同,所以「飲食之物宜於此者不盡宜於彼,治飲食之病亦各異其術,不能一概論也。」

飲食與國家的關係

 孫中山深切地提出糧食的供應與國家的興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他以近代西方國家為鑑,指出德國本為歐洲強國,不過,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由於「德國海面被英封禁,糧食時虞竭乏,社會忽起恐慌,人民備受種種之痛苦」,因此,當時「民間之買食物者,常千百候於店門之外,須費多少員警之約束,始能維持秩序。店夥按序分配,先到者先得,及至賣盡,則後至者常至空手而回矣。故欲得食物者,多有通宵不睡,先一夕而至,候於糧食店之門外,以待黎明買物者。」可見當時德國的人民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淒苦無比。後來,德國「乃始任巴特基氏為全國糧食總監。巴氏乃用科學之法以經理糧食,而竭乏之事始得無虞,恐慌之事漸息,而人民之痛苦亦漸減。由是德國乃能再支持二年之久,否則,早已絕糧而降服矣。」由此說明食物存備足以繫於國家的命運。

 孫中山曾打個比喻來說明飲食與國家之間有著相同的聯繫,言道:

 「古人有言,『人為一小天地』,良有以也。然而以之為一小天地,無寧謂之為一小國家也。蓋體內各臟腑分司全體之功用,無異於國家各職司分理全國之政事。惟人身之各機關,其組織之完備,運用之靈巧,迥非今世國家之組織所能及。而人身之奧妙,尚非人類今日知識所能窮也。」

 孫氏指出人之所以要進食,目的就是為了要運用「所畜之脂肪,以供燃料」。凡是「飲食不充之人,立形消瘦者此也」,只有人得到足夠的養分,才能有氣力地工作,貢獻社會,造福國家。換句話說,孫中山所強調的是,當每個人都懂得進食之道,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則身體好,國家也自然好了。

結語

 孫中山學貫中西,遊歷各國,飽覽群書,一生為國家奔波,是近代中國著名的政治人物。與此同時,他也是一名出色的西醫,曾謂「余囊時曾肄業醫科,於生理衛生之學,自謂頗有心得」,卻自嘲「乃反於一己之飲食養生,則忽於微漸,遂生胃病,幾於不治」,故深明飲食對人生的重要性。由此,亦體會只有國民有良好的體魄,才能有力氣為國家奮鬥的道理,故尤重視「飲食」之道。他曾稱譽「中國人口之繁昌,與乎中國人拒疾疫之力常大者,亦未嘗非飲食之暗合衛生有以致之也」。因此,在孫中山看來,中國飲食實在較其他各國為優勝,足可以「為世界人類之導師」;同時,他亦指出飲食習尚與民族存亡的關係密切,而「建設之責任當為國民所共負」。(本文及圖片由城大中國文化中心提供)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孫中山論中國飲食文化 (圖)
熱點詞評:天與地
文藝天地•試筆:美食廣場 (圖)
文藝天地•短載:我們這些山上來的人(廿三)
文藝天地•詩意偶拾:吸血殭屍
各式風格首飾 襯出獨特氣質 閃耀聖誕Ball場 (圖)
簡約閃鑽 秀氣更現 (圖)
Tiffany聖誕系列 (圖)
稀有寶石 氣派之選 (圖)
鑽石手鐲 (圖)
Georg Jensen Heritage系列 (圖)
珍珠首飾 雍容華貴 (圖)
美鑽點綴珍珠襟針 (圖)
巨型首飾 潮人心水 (圖)
Tommy Hilfiger首飾系列 (圖)
John Hardy首飾 (圖)
聖誕巡禮:護膚套裝 饋贈自己 (圖)
著數Guide:MegaBox 聖誕首創環保機械城 (圖)
MegaBox 聖誕送禮 (圖)
時尚食家紀曉華 炮製家鄉菜 簡約新煮意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