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楊啟恩(左一)在內地所學所得,令她處理有關內地工作時得心應手。 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國家教育部落實明年免試招收港生措施,相信將掀起新一輪港生到內地升學熱潮。而早於2004年,全國頂尖學府之一:北京大學,已取錄首批免試港生──羅鈞禧及楊啟恩。兩人不但在北京取得一張亮眼畢業證書,而且對國情有更深刻了解,並拓展了龐大內地人際網絡。凡此種種,令他們的職場路更見平坦。
羅鈞禧熱愛中國文化,從小學習二胡和書法,一直渴望到內地升學,2004年終如願以償,在北大修讀國際關係和經濟雙學位。他指,在香港,優秀學生大多選擇醫學、法律等學科,社會科學學科較「冷門」,「但在內地,大家覺得『家事、國事、天下事』,應該理解、研究身邊各樣事情,『國際關係』反而是熱門學科,不少優秀學生都會報讀」。
由於表現優異,羅鈞禧被選進北大「元培學院」──聚集了尖子中的尖子,「當時身邊很多人都問我,內地學生讀書那麼厲害,我會不會落後。但即使成績不及內地生好,也可用豐富的課外活動經驗突出自己」。
羅鈞禧坦言,其實花了約一兩年才適應過來,但這種體驗,令他更明白離鄉背井的感受,「假如我要做顧問工作,為有意到內地發展的外國人提供意見,我相信會很實用」。
畢業後為高官撰演講稿
北大畢業後,羅到上海工作3個月,再轉往英國攻讀法學碩士課程,2009年回港,現於金融管理局外事部工作,處理香港以中國代表團成員身份參與20國集團的事務,並為包括財政司司長在內的官員撰寫演講稿。
另一方面,楊啟恩同樣在北大修讀國際關係。她指,學校晚上11時斷電、學生要離開宿舍到澡堂洗澡,起初不太適應。但楊啟恩認為,這樣有助港生培養良好生活習慣。
不用擔心削弱英語能力
對於不少人擔心,在內地讀書可能削弱英語能力,楊啟恩表示,無論在學院內的課堂,又或者接待外使時,也有很多講英語的機會,「而且我們也有很多到外地的交流活動,如到美國耶魯大學上暑期班、到日本早稻田大學交流」。
楊啟恩現從事有關滬港交流的工作,「到內地工作、與內地往來,是現時大趨勢。內地讀書的經驗,令我更了解內地人思維模式」。她認為,北大畢業生身份,令她在內地擁有龐大人際網絡,在不少僱主眼中,是一個亮點。
最後,羅鈞禧補充指,畢業後才知道,北大讀書時所建立的人際網絡,是多麼強大,「我畢業後到上海工作,本來人生路不熟,但由於北大同學來自五湖四海,到哪裡都可以找到人接應。當時,就有同學熱情地接待我,令我很快便熟習上海的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