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內地外匯儲備主要構成來源之一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10月僅為32億美元,較9月的260億美元環比大降87.7%;再加上10月新增外匯佔款三年多來首次負增長,同期貿易順差亦大幅收窄36%等多項數據,有市場人士據此認為「熱錢」正從中國撤離。
順差縮令外匯佔款減
對此,接受採訪的專家普遍指出,外匯佔款的減少與多方面因素相關,主要是緣於貿易順差收窄,並不一定意味「熱錢出逃」,但須密切關注。另外,人民幣升值的長期趨勢仍未改變,大幅貶值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且美元的大幅升值可能成為檢驗人民幣匯率靈活性的良好時機。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向本報表示,在中國當局目前對國際資本流動的嚴密監測下,出現一定數額的資本流出是正常的、可控的。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指出,外匯佔款的減少,背後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一是進口增長速度較快,順差收窄;二是部分歐美企業存在現金流的壓力,需賣掉一些在華投資,造成外資淨流入增速放緩;三是與中國近期加大對外投資步伐有關;四是以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投資的結算比例增大,這樣就不用結售匯,不體現在外匯佔款中。
貨幣政策操作空間增大
中國銀行戰略發展部高級經濟師周景彤也認為,貿易順差收窄是外匯佔款減少的主要原因。隨著歐美債務危機等因素造成外圍需求疲軟,中國出口增速不斷下降;而在擴內需、促平衡、調結構等政策影響下,今年以來進口增速一直高於出口。以10月份為例,當月進口增速高出同期出口增速近13個百分點。此外,美聯儲局實施的「扭曲操作」,將短期利率提高,也客觀造成了短期資本流出中國,導致資本項下順差減少。
周景彤指出,外匯佔款下降能減少貨幣供應的被動投放,將大大提高央行對貨幣供應的控制力,因而將大大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針對性和靈活性。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傑也表示,外匯佔款負增長,對控制由此造成的國內信貸規模增長和基礎貨幣供應擴張是有益的,也為貨幣政策提供更多操作空間。 ■香港文匯報記者 何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