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毛澤東與李訥在北戴河。網上圖片
——李訥回憶毛澤東:父親是個好爸爸
1960年前後,李訥在北京大學讀書。當時正是三年困難時期,全國出現大範圍的自然災害。加上蘇聯撤銷了所有的對華援助,中國面臨著巨大的困難,老百姓普遍吃不飽飯。毛澤東憂心如焚,他帶頭減少了自己的糧食定量,而且很長時間不吃肉,不吃雞蛋。只有在李訥放假回家的時候,才讓廚房弄點好吃的,給她打打牙祭。
「他自己堅持不吃肉,不吃蛋。有好長時間,腿腫得摁下去都是很深的坑,就是吃青菜,就是瓜菜代了,像這些情況我們因為上學住校,都不是很清楚。所以回到家裡偶爾吃一頓飯,自己就不顧一切狼吞虎嚥,以為他們吃得挺好的,不了解。所以我有時候就覺得非常難過。我當時太不懂事了,我已經是二十歲的人了,應該體貼老人嘛,應該讓他們吃,結果我自己在那裡狼吞虎嚥的。他這樣做他還不說,他一直吃菜,自己的定量很低,不吃肉什麼的,一直他都不說,我們到後來慢慢才知道的。」
憑技術靠意志 抗擊風浪
李訥很小的時候,就跟著父親毛澤東一起游泳。毛澤東要求她不要用救生圈,要靠自己的技術和意志,去抗擊風浪。
「因為他自己就不用救生圈。他游泳,比如落潮以後,一游就游出去十幾二十公里。他游得比較慢,但是他不用救生圈。你可以仰泳啊,你累了你就仰泳,就可以休息。他這樣做,不讓用(救生圈),他也是有(道理)。一個呢,對自己孩子的水性他還是了解的。再一個呢,他也是有意識鍛煉我們。你比如說來了颱風,白浪滔天,他讓我們都跳下去。首先他自己第一個跳下去,那我們還有什麼話可說呢。那當然了,堅決跳下去。那個浪根本進不去,巨浪拍下來,那人十幾次打到岸上,進不去那個浪裡,費好半天才能鑽進去。他自己就是這樣做,所以,我們覺得,這種言傳身教,主要是身教,很重要。」
生活勤儉樸素 融入群眾
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是毛澤東對子女的一貫要求。
「我父親對我們要求很嚴格,可以說他對我們的希望也是比較大的。他不希望我們做什麼科學家,什麼政治家、文學家,他只要求我們做一個自食其力的普通勞動者,他說你們只要做到這一點,我就很滿意了。他自己就是很儉樸的,很嚴格的。(20世紀)50年代,我記得他那個衛生間裡的洗滌用品,就是一塊洗衣服肥皂。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就是那種固本牌的老肥皂。就一塊兒,別的什麼都沒有。衣服上的補丁那麼多,他不用說,你自己自然而然就那樣了。就是受他的影響,就是要勤儉、樸素,嚴格要求自己,和群眾打成一片。」
正如毛澤東所期望的那樣,李訥成了一個自食其力的普通勞動者。如今她的生活寧靜而又淡泊。身為毛澤東的女兒,李訥沒有從父親那裡繼承什麼物質財富。然而毛澤東留給她的精神遺產,卻讓她受用終身。(三之三,完) ■摘自:《北京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