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海豐縣全景
過去的5年,海豐縣堅持「樹正氣、強管理、促發展、惠民生」,推進社會經濟快速發展。2010年該縣地區生產總值達152.9億元,比2006年增長78%;縣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3億元,比2006年增長179.7%,連續六年獲得省縣域財政發展獎。今後的5年,至2015年生產總值將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長17%以上,達到350億元以上。 ■香港文匯報記者 龍士華、謝志林,通訊員 謝立群
突出一條主軸 崛起一座新城
鄭佳書記表示,海豐突出一條主軸,就是突出「一城三區五基地」建設為主軸。「一城」是打造一個現代中等城市。縣城形成南部商住、物流,東部和北部工業集聚,西北部文化、教育、旅遊三大發展片區,並按「南進北拓、東移西延」,使縣城南接城區、北至公平、東連可塘、西延梅隴,建成區面積達32平方公里、人口達35萬人,形成粵東地區新崛起的現代中等城市。
「三區」是打造以海城、附城、城東、公平、梅隴、可塘產業集聚為依托的工業商貿發展區;以聯安、赤坑、陶河、大湖、黃羌、平東、梅隴農場,以及海城西北部、公平北部為主的生態農業發展區;以西部的鵝埠、後門、小漠、赤石為龍頭的區域協調發展創新示範區。
「五基地」是打造以服裝、毛織、珠寶、金銀首飾等加工業為主的全省重要輕工產品產業基地,以優質稻、名特水產品、稀有水果、無害化蔬菜、良種禽畜等生產基地為基礎的現代農業產業基地,以華潤電廠、大湖風電、華城石化和水電、風能為載體的重要電力能源基地,以金莊電器、華成峰高端電子等企業為支撐的電子信息高端產業基地,以紅宮紅場等革命舊址和山海旅遊資源為主導的紅色經典旅遊與山海休閒度假基地。
推動三大創新 形成產業集聚
推動三大創新,首先是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創新。特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一批自主創新品牌脫穎而出,形成產業鏈和集聚效應;外資注入力度加大,先進製造業得到發展,一批新材料、新能源、高端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相繼引入,實現產業由低端向高端發展;現代農業穩步發展,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一批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園區形成,新農村建設全面推進;以旅遊和商貿物流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迅速崛起,貿易領域進一步拓寬,市場更加活躍。
同時,海豐將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推動社會管理方式不斷創新,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格局基本形成;推動黨建工作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新載體、新機制不斷創新,領導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能力進一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