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郝鐵川批評鍾庭耀負責的香港市民身份認同調查,其中有關議題的設置有欠科學。 資料圖片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日前發布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市民對「港人」身份認同升至10年新高,但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就跌至新低。昨日,中聯辦宣文部部長郝鐵川在與香港主要電視媒體的記者茶敘時表示,他覺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負責的香港市民身份認同調查,其中有關議題的設置有欠科學。
郝鐵川說,第一,該民調給出的選項,實質和目的是把香港人和中國人並列,讓港人在它們之間選一個,這樣的議題設置本身就不科學。因為香港回歸祖國後,承認自己是香港人無礙於同時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香港已經是中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不是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承認自己是香港人,理所當然就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了:「香港人不是中國人,請問是哪國人?」
建議選項應並列英國人
他續稱,如果要通過民意調查反映回歸前後港人身份認同的變化,建議鍾庭耀可以這樣設置問題:「你認為你現在是中國人,還是英國人?」當被記者問到是否認為該民調有政治目的、是否應該停辦時,郝鐵川拒絕評論。
鍾庭耀稱樂意考慮
鍾庭耀透過電郵回應傳媒有關查詢時則表示歡迎進行學術探討,但他希望學術歸學術,不要有政治動機。對於郝鐵川表示應該加入「英國人」一項,鍾庭耀稱樂意考慮。
鍾庭耀又提到,社會學家早在20多年前,已經將香港人和中國人並列去衡量港人的身份認同。他又說,明白將香港人和中國人並列會有局限,所以在設計調查時,除了「香港人」、「中國人」、「中國的香港人」,以及「香港的中國人」這4個選擇外,還加入「中華民族一分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亞洲人」和「世界公民」等選項。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