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辛旗(右四),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秘書長鄭劍(右五),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秘書長賈超為(右七),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辦公室副主任鄭雷(右二)與香港文匯報助理總編輯、北京分社總編輯楊帆(右三)及記者何凡(右六)、李茜婷(右一)合影。
——專訪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辛旗 痛心「文化淪為經濟的婢女」 籲國家主導典雅廟堂文化
100多年來,自近代中國被迫納入現代化進程後,中華傳統文化經歷過數次斷代,遭受扭曲或戕害;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中國高速發展的過程中,經濟掛帥、金錢至上之風大行其道,文化淪為經濟的婢女。這一局面不盡快扭轉,勢必傷及改革開放成果,甚至阻礙中華民族的崛起。 因此,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辛旗認為,當前必須振衰起弊,由國家主導,政府支持,弘揚中華傳統、典雅的廟堂文化,推進中華文化的復興,使中國成為「富而好禮」的社會,在國際舞台施展文化影響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帆、何凡、李茜婷北京報道
辛旗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鴉片戰爭以後,中國被迫啟動近代化、現代化進程,面對內憂外患,中國開展各種文化整改運動,但都不算成功,傳統文化歷經了幾次斷代:一是五四運動砸爛孔家店,否定傳統文化走過了頭;二是抗日戰爭爆發,又割斷了文化啟蒙運動;三是新中國成立後,1957年「反右」,1958年「大躍進」,特別是十年「文革」,對傳統文化是一次極大的戕害。
歷經數次斷代 傳統文化待振興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唯生產力論,「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社會風氣金錢至上,文化建設被忽視。套用哲學名句「哲學是神學的婢女」,這位著名的文化學者直言,「文化已淪為經濟的婢女!」
如果這種情勢繼續下去,不進行文化改革,不推動文化大發展,讓先進文化引領方向,勢必危及改革開放成果,侵蝕中國在國際的影響力,衝擊中國的國家形象,傷及中華文明的傳承。因此,辛旗疾呼:歷史發展到今天,已時不我待,必須振衰起弊,實現中華文化的復興。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推動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現實意義重大。
辛旗認為,應高度重視和挖掘中華傳統文化扭轉當前「重商主義」氾濫局面的力量,發揮文化「剎車片」、「方向盤」的調節作用,建立一個富而好禮的社會。正如《禮運·大同篇》所言,要建立一個人人平等、相互關愛、公平公正、福利健全的大同社會。
倡「商品文化化」 非「文化商品化」
他強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要向世界展現一種現代的、純正的中華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真正的傳統、典雅、周正的廟堂文化,摒棄當前商業操作中膚淺低俗的「偽中華文化」、「偽東方文化」。
「發展文化,不能大撒把!」辛旗指出,現在的意識形態鬥爭非常尖銳,文化交鋒碰撞異常激烈,從種族意識、文明意識、文化意識中來講,必須要守好自己的陣地。提振典雅、廟堂文化,必須由國家主導,由政府資助。放任民間自流,勢將導致方向迷失,娛樂氾濫,文化沉淪。
弘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需多管齊下。辛旗建議,首要任務是教育,提高國民素質。比如,學校教科書要修訂,課程設置要改革,強化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涵蓋中華文明禮儀、倫理道德及文化藝術鑒賞等內容。
其次是凸顯社會責任。政治家、文藝家、理論家等各領域的精神領袖,要引導大眾提振優秀文化,而不是隨波逐流,與娛樂時尚一起沉淪。中國文化各行業應培養出一批真正的大師,成為優秀文化的代表人物。
三是實現社會生活的「中華文化化」。「擔水劈柴,無非妙道」,要注重一點一滴的傳承積累,依托於私塾、書院、結社等方式,將中華文化的日用化,滲透到每個角落。這是一個大工程,需要一批人長時間的重建。下一代,美國和中國爭的是什麼?在辛旗看來,就是商品的文化含量。「我們現在應該提倡『商品文化化』,而不是『文化商品化』。我們今天用的商品要能講出故事來,這就給商品賦予文化內涵。」
四是提倡批判精神。全社會對文化要有批判精神,包括對傳統文化中僵化、封建內容的反省,以及對外來文化「食洋不化」的批判。政府官員、知識分子乃至全社會,都應秉持批判精神,開展自我反思、相互交鋒、公開辯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