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過年如過關」,隨著龍年農曆新年臨近,內地中小企業越來越感到今年「年關」難過。全球經濟一片蕭條,中國經濟增長前景不明,中小企業,特別是處於產業鏈中下游的小型、微型企業內外交困,「錢荒」更是「年關」下最殘酷的現實壓力,近期廣東、浙江等地已有不少企業因資金鏈難以維持停產關門。
「錢荒」是貫穿去年全年經濟的關鍵詞。不僅許多小企業缺錢,大企業也未能幸免,缺錢的最直接表現就是高利貸橫行,過去主要發生於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高利貸蔓延到了全國,中西部已非常普遍。
去年放貸超7.5萬億
但實際上,過去3年,內地銀行體系向全社會新注入資金年均高達8萬億元,遠遠高於2007年以前3萬億元的常規規模。去年雖然貨幣政策一度偏緊,全年新增貸款也超過7.5萬億元。
為什麼錢多了,所有人卻都抱怨銀根過緊,企業也拿不到錢?原因之一可歸咎於貸款結構的偏差,過去3年大量貸款不得不繼續流向「四萬億」計劃投資的「鐵公基」。審計署曾公佈,「四萬億」投資第一年2009年,銀行新增貸款中6萬億元投向基礎設施。由於基礎設施投入的持續性和「拋物線式」趨勢,2010年、2011年配套貸款投入肯定不能少於6萬億元,這意味著當年社會可利用的新增貸款不足2萬億元。另外,2011年史上最嚴厲的調控,使得房地產市場預期轉向,房地產變現困難,也令整個社會的衍生流動性大幅收縮,進一步加劇了「錢荒」。
信貸結構必須調整
今年中央定調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但在決策層仍高度警惕通脹反彈的背景下,期望今年貨幣政策「大放水」並不現實。因此,即使今年貨幣政策有所寬鬆,如果信貸結構不調整,企業依然將遭遇「錢荒」。
如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已成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信部等部委綢繆出台扶持政策幫助中小企業應對「錢荒」,本周五開幕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也將之設為重大議題之一。要根本解決「錢荒」問題,一方面,貸款結構調整是緊迫現實,另一方面在審慎原則下減少金融管制,這涉及到金融主體、監管層等一系列深層制度改革,非一日可功成。 ■香港文匯報記者海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