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辛旗出版了多部有影響力的專著,圖為辛旗為本報記者題字贈書。 香港文匯報記者李茜婷 攝
關於文化軟實力
■記 者:文化軟實力是時下熱詞,您認為,中國的文化軟實力應體現在哪些方面?
■辛 旗:相比「文化軟實力」一詞含有交鋒之義,我更傾向於使用「文化影響力」的表述。對國際社會而言,中國文化影響力有三方面內涵:即中華民族的形象,中國的國家形象與中華文明的形象。
第一,中華民族的形象。今天中華民族的形象應是擺脫了屈辱與自卑之後表現出的面向世界的從容、自信與自重,以及對其他民族平等相待的心態。發揮文化影響力就要展現出中華民族的開放、包容。文化影響力首先在於展示中華民族的形象,把歷經數次斷代的中國傳統文化重新接續,將系統、全面、深刻的中華民族文化價值觀念展示給世界。「中國古人的道德思想、風格精神、交往禮儀與生活方式,古代器物文明乃至社會的生活細節等,才是我們民族精神的外在形象」。
第二,中國的國家形象,應該具有三個方面的特徵:一是不帶有攻擊性和強制性的國家行為,主張建立和諧世界,以和為貴,要與具有強大軍事力量並經常攻擊他國的某些大國完全不同;二是承擔一定的國際責任,這包括經濟責任、社會責任、道義責任甚至包括軍事責任,與其它國家共存共榮,當看到欺強凌弱,超越底線,中國就必須出手;三是提倡多元包容的發展模式,對30年經濟高速增長之後的「中國模式」進行總結和理論化的闡釋,並惠益於全世界。
第三,中華文明的形象,它屬最高一層,也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是五千年中國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影響東亞與世界的文化系統。中華文明在東亞地區整體建構的政治、經濟、文化秩序,不是在單一民族理論之下,而是令中華文化的種子在周邊生根、開花、結果,並與當地文化融合,形成一個新的東亞文明,這成為中華文明豐富發展的一部分。這方面如果處理不好,周邊一些繼承了中華文明的國家就會和我們爭奪文明的發明權、發源權。
關於近期西方亂象
■記 者:怎樣看待中西方文明的差異根源?近期西方社會的亂象說明了什麼?
■辛 旗:西方思想以古希臘文明和希伯來文明為基礎,認為人性惡,其道德要求是,我不要求你是高尚的人,只要不犯罪就行了,你愛幹什麼就幹什麼,只要不越過法律底線就行,沒有證據抓住,那你就是好人。西方思想的一個重要邏輯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與西方這一思想產生時期差不多的是中國的儒家思想,引導人向上,尊崇道德,講求仁義。所謂仁,人區別於動物,生下來就應該是善的,要有仁心。義是有差別的愛,愛是有分寸的。倡導人人平等、相互關愛、公平公正的大同境界。後來,中國在器物文明、科技發展、物質力、經濟基礎方面不如人家,先進的中華文明被西方拖後至其主導的近代化進程,這是西方的叢林法則使然。
西方近代資本主義的發展模式,表面上鼓吹自身是先進的社會發展階段,實質上是在金融資本主義之下恢復了「奴隸制」。這也正是近期美、英等西方國家社會亂象不斷的根源所在。在資本主義體制之下,社會財富的分配、社會資源的歸屬、社會身份的界定,都被金融資本高度集中和壟斷。在這樣的經濟壟斷中,各國的金融寡頭、銀行家與資本家就是「奴隸主」。「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社會的篩選、晉階、淘汰等機制被堵住後,這些國家的百姓失去了改變自己社會地位的機會,紛紛要求打破社會階層隔閡。而從國與國之間的關係看,西方發達國家又以所謂「自由民主」的旗號,掩蓋其強者更強的「叢林法則」,推行軍事強權與政治壟斷。
關於文化大師
■記 者:目前中國有沒有文化大師?有不少爭論。您認為,大師應該具備哪些條件?
■辛 旗:我認為,成為文化大師起碼應具備六個條件:一是要通曉中西文化,不僅深諳中國學問,而且了解西方文明;二是要通曉「小學」(語言文字學),這是中國學問最基本的功夫,從甲骨文、訓詁到蒙學,傳統的文字學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三是要熟知中國古代文學,通器物文明,懂琴棋書畫,會古董鑒賞。四是要勤於著述,融會貫通成一家之言,且自成體系。五是要掌握外語,具備中西語言交流的能力。六是人格風範與道德素養。如果按如此標準衡量,當前名副其實的大師並不算多,「偽大師」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