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研究室法官謝銳勤等法律界人士表示,如何加強內地和港澳台司法合作,是另一個難題。目前,抓捕欠薪逃匿的港澳台商需層層審批,層層協作,程式繁瑣,耗時甚多。即使廣東省公安廳也操作困難,而基層政府更是難上加難。導致欠薪逃匿者有恃無恐,愈演愈烈,扔下爛攤子給政府後就銷聲匿跡。
地方曝光 意義不大
另外,由於內地城市數量龐大,各地無法了解投資商的信用狀況。即便有過不良行為,港台商人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就可以,在異地政府招商中仍是禮遇有加的座上賓,建議開設全國信用平台。
廣東省對欠薪企業和非法用工企業分批持續曝光的做法,也被認為威懾力不足。既然選擇棄廠逃匿,是否曝光意義已不大;如果只在本地曝光,影響也相當有限。只有在全國和港澳台地區的媒體曝光,才會令逃匿的港澳台商無論在本地生活或異地投資都面臨一定的誠信危機,迫使他們主動返回原廠解決善後事宜。
地方信譽 危機嚴峻
不過,據本報實地調查,與逃匿的港商信譽危機相比,當地基層政府的善後信譽危機同樣嚴峻。意志高紙品廠的工人表示,雖然馮廣發棄廠而逃,但其名下的意志高紙品廠和利強紙品廠的設備等財產估計在2000萬元左右,完全足夠支付被欠工人的薪水和供應商貨款。然而,當地村委卻姿態強硬,堅持只墊付70%工資。為了防止村委會偷偷變賣設備,工人輪流值夜班,在工廠門口席地而臥。500多工人要求公開透明拍賣,「拍多少是多少,不能暗箱操作。」
商人、政府、工人,這場三角對峙的信譽戰,結局是共贏還是共輸,懸念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