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月前,胡總在中共建黨九十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中,警示黨內存在四大風險,即「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並繼而明確指出「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昨天又在中紀委全會上強調執政黨須以民為本。這絕非老生常談,而是有著明確的現實針對性,充滿了嚴厲的警告與危機意識。
近年來,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等諸多領域,一些地方官員不僅無視傾聽底層的聲音、忽略群眾的正當訴求,反而不自覺地站到了民眾和公共利益的對立面,肆意侵犯群眾權益,甚至踐踏民意、與民爭利,嚴重敗壞了執政黨和政府的形象。
無論是「跟政府作對就是惡」、「沒有強拆就沒有新中國」、「替黨說話還是替百姓說話」等嚴重喪失黨性的雷人雷語,還是「宜黃強拆」、「織里抗爭」、「烏坎事件」等由小事拖大、層層升級演變成的群體性衝突,無不折射出部分基層治理者民本意識的淡漠和群眾正常維權的困境。這在深深刺痛公眾神經的同時,也沖淡了官民之間的魚水深情和血肉聯繫,其產生的負面效應不僅在於當地,更在消耗整個執政黨的執政資源。
無怪乎,不久前親往前線處理烏坎事件的廣東省委副書記朱明國感歎,抗爭事件凸顯官民關係猶如「油水關係」,甚至是水火關係。他坦言,官員做出不少違背群眾意願的事,對群眾反映的問題久拖不解決,甚至放任不管,以致釀成嚴重後果,「就像蘋果,心裡爛了,皮還是紅的,一旦皮破了,不可收拾」。
執政為民 不敗之本
歷史和現實一再證明,密切聯繫群眾是中共最大的政治優勢,而脫離群眾則是其執政後的最大危險。處於社會轉型期的中國,胡錦濤總書記強調的「 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不僅是執政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更是在社會流動性加劇、公眾權利意識覺醒的時代背景下密切官民感情、改善社會管理的迫切需要。■王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