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月12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民間曲藝社十年增百家 香港粵曲深圳發新芽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1-1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何太與胡太在全身心投入唱曲中。

 一座羅湖橋,連接深港粵曲情。十多年來,位於羅湖口岸的羅湖商業城,每到下午時分,總是鑼鼓鏗鏘、絲竹細細,粵曲裊裊,呈現一派「粵劇氣象」。口岸附近的民間曲藝社已由上世紀末的三五家,發展到現在的逾八十家,增長數十倍,分佈在羅湖商業城曲藝園、華僑大廈、港城商貿樓、火車站大樓玉桂園和交通樓等地。這裡聚集了成百上千的香港票友,他們大多以「功力深厚」的老劇迷為主,但亦不乏有年輕的粵劇愛好者及小娃娃加入,為古老的粵劇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若溪深圳報道

 走在羅湖火車站廣場上華僑大廈的2樓、3樓及和平路港城商貿的9樓、10樓內,在大門入口的牆上、電梯裡、樓梯間隨處可見各種粵劇培訓班、服裝租賃及香港粵曲演出的宣傳海報,熟門熟路的香港師奶們成群結伴的來到一早訂好場地的曲藝社內唱曲。「在羅湖,包『局』收費只相當於香港的20%。」

老戲骨操曲首選「唱Live」

 晚上8點半,輾轉來到新開一年有餘的羅湖商業城六樓曲藝園,環境優美的屋頂園林讓人豁然開朗,園內亭台軒榭,小橋流水,粵韻悠揚,一派嶺南風情。曲藝園東西兩向共開8家曲藝社,寧靜夜色中的悠揚胡琴聲令人不禁駐足聆聽,走進西座最內的「聲威曲社」,正在曲房裡唱著粵曲《無情寶劍有情天》的譚先生熱情招呼記者入內。

 兩位年過半百的粵曲迷在台上看著樂譜,跟著樂韻,盡情投入的演唱。一曲終,「今天狀態頂真好,休息下再繼續唱到完場。」愈唱愈高興的譚先生表示,唱粵曲就是要跟著樂器師傅唱現場,任何DVD碟或KTV都達不到「互動」的效果。「就算是DVD有伴奏,但跟著電視機裡的既定旋律多受管制啊,唱現場就不同,不但可以自由發揮,師傅伴奏還要跟著自己的腔調和當時唱歌的心情。」

 每次唱曲必錄製MD的何太亦表示,最早唱粵曲,師傅沒有樂譜,在台上唱歌的人才有樂譜,「唱Live」更能體現粵曲精髓。「錄音的目的主要還是為了回家後反覆聽、反覆練習,唱得不足的地方下次再完善,以免開口忘調。其次才是留作紀念。」何太說,自己一直堅持唱曲十幾年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唱粵曲對身體好,是保持健康的一種運動方式。

 今年已61歲的港人何姚玉蓮,15歲自修學習粵曲,90年代初就開始北上唱曲,不僅是位不折不扣的老戲骨,更是羅湖城曲藝社發展的歷史見證者。「90年代初基本都是到廣州唱曲,當年從羅湖過關後需要搭直通車顛簸3個多小時才能抵達廣州,路途奔波,耗時久,每周去的次數也少。自96年羅湖城開了第一間曲藝社後,和香港的票友們才開始『扎根』羅湖。」

 何太回憶稱,上個世紀90年代羅湖口岸曾有一派「粵劇氣象」,時常可見香港票友們聚集在一起唱曲,後來因羅湖商業城開始對外放租,才有部分粵曲迷租下租金低廉的商舖開始一邊做生意一邊練技藝。慢慢地,口岸片區開始聚集了一批曲藝社,分佈在港城商貿樓、華橋大廈、火車站大樓玉桂園、交通樓和羅湖商業城曲藝園等地,成行成市,收入可觀。

 據不完全統計,羅湖口岸的曲藝社發展至今已逾80家,業餘粵劇團隊亦近40家,每年吸引近15萬人次的香港和海外粵劇愛好者在此學習交流,若平均每天每家曲藝社營業兩局,一年就能唱近6萬場,比任何形式的舞台表演都要叫座。

香港2成價 深圳唱足4個鐘

 梁師傅2002年在港城商貿樓10樓開了一間名為「千歲頌新聲」的曲藝社,「到曲藝社唱戲的多以40至60歲的香港人為主,且女比男多。對於本地人來說,營利性曲藝社的收費很高,因此極少見到本地人,通常只有香港客人才會到收錢的地方唱戲。曲藝社分下午13:00-17:00和晚上18:00-22:00兩局,一局4小時,平均可唱8至9首歌。中檔點的曲藝社包局收費在1100至1300元,散唱6元/分鐘;遇到有名氣的樂師則收費能到2600至2800元,散唱12.5元/分鐘,儘管如此,仍比香港一局6200港幣的均價便宜多了。」

 另一位胡太亦表示,價錢是吸引港人消費的主要原因,在深圳最貴100元左右可以唱1首歌,曲藝社還提供錄音服務,自帶卡帶及MD收費5元1次,在曲藝社購買則需10至15元工本費和5元錄製費,如有需要還能將錄音燒製成碟,擁有一張自己的唱片;如在香港則最少也要300港幣唱一首歌,「而且這裡一過關就到了,很方便。」正因如此,羅湖口岸曲藝社的生意非常火爆,受訪的大多數曲藝社都表示,平日的下午場和周六、日基本都會滿場,受歡迎的樂器師傅還需提早3至5日訂場,而晚上則多以散唱為主。

專業樂師多 吸引港客

 除價格吸引外,曲藝社的樂師水平不遜色於香港,同樣價位場次的樂器選擇多亦是吸引港客的重要原因。據「新聲文苑」曲藝社的黃師傅介紹,目前在羅湖城一帶的樂師已從以往40至50歲左右的「老樂師」為主轉變為以來自於廣西、湛江等地的粵曲專業的藝術學校的畢業生為主,新加入的年輕人基本都屬「科班」出身,部分還來自內地的粵劇團。「有實力的人才能被招過來,每個月的工資分多個檔次,從3000至10000元不等。」他說,除了粵曲愛好者外,還有不少粵劇名伶也會專門到深圳練唱。「畢竟價格合適,港人一般會在演出之前,來此練聲、排練,兼拍海報及準備戲服等。因此曲藝社樂師的口碑很重要,有實力的名聲在外,吸引的人也多。」

 何太則表示,喜歡在羅湖唱曲是因為這裡的樂器選擇比香港多,種類更全,能演奏的曲目就更多。粵曲演奏的樂器主要有高胡、二弦、揚琴、月琴、嗩吶、喉管等,香港曲藝社的樂器選擇少,鮮有見到琵琶、古箏等,通常配備6個樂器師傅,有的打鼓師傅1人需要幹足3人的活,演奏的質量可想而知。而羅湖一帶的曲藝社樂器齊全,樂器師傅標準配備是8至10人,人和樂器一一對應,儼然一個小型樂團。何太說:「在羅湖練曲和學曲都能享受到接近表演時的標準,很是划算,比如遇到想學習的新曲,也可以請師傅專門提點,通常是利用早上10點左右的時間,花上一個小時集中訓練,學費也不過100至150元。」

港人消費者 帶動休閒娛樂「一條龍」

 曲藝社在羅湖口岸風生水起,港人北上經常光顧的修甲、美容、按摩等相關行業也因此受益。港人胡太告訴記者,自己一周有2天北上羅湖唱曲,如趕在周末則會留宿一晚隔天再回香港,到羅湖就好像去新界一樣方便。「如在曲社最集中的港城商貿樓唱曲,則會和票友們先去8樓按摩或9樓美容,舒服完之後,再去10樓唱曲。亦或者在唱曲的間隙直接叫人到曲社裡修腳,基本上一間曲藝社旁就是一間美容店。」胡太表示,在羅湖唱曲多年,平日極少會見到內地人到曲藝社消費,港人的比例可以說超過95% 。

 何太則指自己每周3次北上只為唱曲或按摩,通常早上9點多在香港喝完早茶後就到紅磡總站坐火車,約11點半到深圳,會先去羅湖商業城改衣服、修鞋子,12點多到曲藝社準備 1點鐘的局,唱到5點鐘結束後就返回羅湖商業城取貨,5點半準時返港與家人一同吃晚飯。「在身體不適合唱歌時,下午的時間則會耗在美容院,通常選擇2個小時的身體按摩和1個小時的腳底按摩。平均單日消費在100至300元人民幣之間。」

 何太認為,羅湖口岸之所以一直能吸引港人在此唱曲,除因其有地理優勢及曲藝社扎堆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羅湖一帶有大量貼近港人生活的實用服務,如修褲腳、改衣服、修鞋跟等,同時在羅湖商業城5樓還有十幾家能訂做戲服及晚禮服的服裝店。「這類服務的價格都比香港便宜非常多,比如在深圳訂做一套普通的晚裝800至1000元即可,而香港則會高出幾倍。港人當然會持續不斷地到羅湖來啦。」

 算算日子,從1996年起,何太與自己的一眾票友已跨過羅湖橋到深圳尋覓唱曲15年了,至今仍堅持唱曲的老友們有的還是唱客,有的當了曲藝社老闆,有的當過曲藝社老闆後又重回唱客身份,不論歲月如何變遷,他們依然在深港兩地間往返奔走,始終沒有離開過自己熱愛的粵曲。

相關新聞
民間曲藝社十年增百家 香港粵曲深圳發新芽 (2012-01-12) (圖)
這個新年,紙藝術特別多 (2012-01-12) (圖)
潮龍迎福遊藝園 (2012-01-12) (圖)
迎春納福版畫珍藏展 (2012-01-12)
寶島文創藝術在香港 (2012-01-10) (圖)
文化,不是表演和硬件的堆砌 (2012-01-10) (圖)
小沙彌 (2012-01-10) (圖)
小活佛石雕 (2012-01-10) (圖)
諸葛亮木雕 (2012-01-10) (圖)
黃金畫《無量壽佛》 (2012-01-10) (圖)
二十四節氣之立春 (2012-01-10) (圖)
濟公木雕 (2012-01-10) (圖)
從新生代「銳角」群落遇見香港 (2012-01-05) (圖)
一個你所不認識的果欄 (2012-01-05) (圖)
家居雕塑中的「身份矛盾」 (2012-01-05) (圖)
「銳角:珠三角新晉藝術家巡迴展」 (2012-01-05) (圖)
「萬紙千紅花蝶園」 紙藝裝置掘遊龍年 (2012-01-05) (圖)
「萬紙千紅花蝶園」展覽 (2012-01-05) (圖)
「同人」熱血創作 認識不一樣的動漫文化 (2012-01-03) (圖)
龍在鬧市中 (2012-01-0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