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月15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專家解讀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專家解讀:兩岸和平紅利 撐馬英九勝選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1-15]     我要評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何凡 北京報道)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向香港文匯報記者指出,兩岸關係的穩定和平發展成為台灣島內主流民意,是馬英九勝選的最關鍵原因。馬英九連續執政,兩岸關係將繼續穩處於和平發展的良性軌道中。他認為,繼續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將是未來兩岸關係的最核心議題。而兩岸在政治議題上的討論,亦有可能有所突破,不排除未來兩岸領導人會晤的可能性。

憂關係逆轉 促成棄保效應

 分析馬英九勝選的原因時,王建民指出,民進黨否定「九二共識」,引起島內社會各界的強烈不滿與擔憂,激發出民眾的危機感,紛紛站出來投票。從選舉進程看,台灣老百姓、工商界擔心兩岸關係逆轉,成為影響選舉的核心因素。

 他說,在選舉倒數幾天內,台灣工商業、中小企業代表陸續宣布支持馬英九,一致力挺「九二共識」,沒有一位表態支持蔡英文。這在以往台灣地區選舉中從未出現過。郭台銘等台灣企業家明確表明「挺馬」意向,對社會的號召力、影響力很大。

 王建民表示,此前各界預測選舉將十分激烈、膠著,更引發中間選民出手投票,便產生了較明顯的「棄保效應」(選票集中於有機會勝出的候選人,避免選票瓜分)。

 另外,美國亦是影響此次選舉的因素之一。他指出,對於蔡英文的執政能力,美國存在疑問與擔憂。台灣選舉攻守展開後,美國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支持馬英九的一些舉動是空前的,包括將台灣納入免簽證候選地,前美國在台協會辦事處長包道格等公開表態等。

 至於選舉結果對今後兩岸關係走向的影響,王建民認為,未來兩岸經濟與文化等領域交流合作,將有望創造出全新局面。他表示,兩岸將重點落實ECFA及推進後續協商,逐步建立健全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不過,兩岸關係也將面臨一些挑戰,需要雙方引起高度關注,付出更大努力。比如,兩岸經濟合作逐漸進入「深水區」,經濟博弈可能會更加複雜。

無連任壓力 或洽政治議題

 王建民說,兩岸在政治議題上也可能有所突破。「兩岸政治議題的討論與對話是不可避免的,在此問題上有所進展是我們期待的。」他認為,馬英九勝選的票數接近80萬,如此大勝有助於增強其信心,不排除未來兩岸領導人會晤的可能性。

 全國台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周志懷也指出,在不再有連任壓力之下,馬英九可能繼續往前走。他說,「島內如果能順利整合,兩岸關係有可能出現突破性進展。兩岸在政治議題展開對話乃至協商,是馬英九在第二個任期可以做的事情。」

 周志懷認為,相信未來四年的兩岸關係是穩定的、透明的、成長的,和平發展的方向可以得到保證,基礎可以得到進一步鞏固。

相關新聞
專家解讀:中尼友好利西藏穩定 (2012-01-15)
專家解讀:中國可從資本項目開放獲益 (2012-01-15)
專家解讀:綠營基本盤穩固 馬連任仍需警惕 (2012-01-15)
專家解讀:國民黨需整合地方派系 (2012-01-15)
專家解讀:兩岸和平紅利 撐馬英九勝選 (2012-01-15)
專家解讀:全球經濟不景 投資均遇寒流 (2012-01-14)
專家解讀:民調死角 助馬低空掠過 (2012-01-14)
專家解讀:今年通脹料明顯回落 (2012-01-13) (圖)
專家解讀:馬兩岸政策 應更加扎實 (2012-01-13) (圖)
專家解讀:港發人債加速 仍需擴投資渠道 (2012-01-12)
專家解讀:中美貿易問題 須去政治化 (2012-01-12)
專家解讀:未來貨幣政策 向實體經濟傾斜 (2012-01-11) (圖)
專家解讀:宋難過6%生死線 選後壓力更大 (2012-01-11)
專家解讀:六方復談 近期幾無望 (2012-01-10) (圖)
專家解讀:反腐權威:今年料多舉措 加強監管官員 (2012-01-10)
專家解讀:推進社會改革 地方試點可行 (2012-01-10) (圖)
專家解讀:後續政策能否跟上最關鍵 (2012-01-10) (圖)
專家解讀:「統獨」爭論緩 民生成焦點 (2012-01-10)
專家解讀:建離岸人民幣中心 港更添助力 (2012-01-08)
專家解讀:欠薪保障基金 維護員工權益 (2012-01-0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專家解讀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