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月3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經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俊和彭一邦:基建停滯十年 香港陰乾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1-3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俊和副主席彭一邦直指,本港基建停滯十年,建造業青黃不接,預期「十大基建」的大部分工程將由外資、中資公司包攬。香港文匯報記者張偉民 攝

——建造業青黃不接 技術設備人才不足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趙建強)「十大基建」為本港建築業帶來黃金發展機遇,本地主要建築工程公司之一的俊和(0711)副主席彭一邦卻擔憂業界「睇得到,但食唔到」,指本港的基建已經停滯了十年,建造業青黃不接,業內在技術、設備、人才等方面的儲備都不足,相信大部分工程只能由外資、中資公司包攬,本地企業難分一杯羹。他建議港府在未來的工程合約中,加入外資須與本地企業合資的條款,或拆細合約,讓更多本地企業可以參與。

 高鐵香港段、港珠澳大橋、西九、啟德、沙中線……近年香港多個「巨無霸」工程開工,「製造大量就業機會」。但這一切在俊和第二代掌舵人—彭一邦眼中,這些「雨水」未免來得晚了一些。「香港差不多十年完全沒有發展,沒有工程」,為了生存,俊和過去幾年的淨利潤率幾乎低至0%,艱苦經營,這也是不少本地企業所面對的困難。

過去數年淨利幾乎0%

 沒有規模,吸引不了人才,沒有人才,又不能證明自己有能力投標大型工程,結果,本土企業反而在建築業界的好景下逐漸被淘汰。「如果好似80年代,政府講明唔要工業,香港工業北移,我覺得無問題,但依家,政府又好似支持,又好似唔係。希望政府講清楚,如果唔支持呢行,我地咪轉行,唔再搞培訓囉」。

 事實上,在基建停擺的過去十年,建築業界青黃不接、工人老化問題日趨嚴重,去年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聯僑即指,「業內40%工人45歲以上,而紮鐵約3,000名註冊工人中,更超過60%為50歲或以上」。彭一邦歸咎於過去太少工程,新一代看不到「入行」有前景,即使應屬專業範疇的工程師,亦被醫生、律師等比下去,「但我唔覺得工程師受到的訓練差過人」。彭一邦如是說。

 現在,有了工程,卻又要面對外資、中資的競爭。有中資建築公司去年表示,大量的工程合約,令公司本港建築合約的毛利可增至5%或以上,彭一邦無奈指,「人地有大水喉,有好多融資渠道,我地只能靠低價搶單,毛利最多3%」。

70億人工島 港商無得爭

 港府早前公佈策略性填海,又計劃開闢岩洞,彭一邦認為無疑是一個進步,讓建築公司有長遠目標去發展,增加培訓本地新晉的積極性。但是,「一個人工島工程要70億,以前有幾多單工程有50億?就算一半35億都唔多,無論技術、細節、工程額、經驗,香港公司全部缺乏有關條件去投標」。最終只有外資、中資可以獲利。「填海需要龐大鼤貕丑A對我地公司來講成本太高」。另一方面,在青黃不接下,雖然基層工人必須聘請本地工人,但中高層技術員,卻大部分為「外地專才」,肥水仍是流去別人田。

 彭一邦以台灣全力支持發展高科技產業,韓國亦傾國之力扶助三星為例,反問為何港府沒有支持本土企業的政策?「自由經濟、WTO(世貿組織)並非藉口,世界各國都會有保護本土企業的條款,就算內地國企,都有國家大力支持發展」。

倡加入外資港企合作條款

 因此,他建議港府未來在政府工程合約中,可考慮要加入外資必須與本地企業合資的條款,讓本土行業吸收經驗,或進一步拆細合約,讓更多中小企可以參與,建立規模、吸收經驗,真正將「十大基建」的黃金機遇留給香港人。

相關新聞
內地春節樓市急凍 龍年房價趨跌 (圖)
業界:「硬茬陛v可能性低
港樓一月註冊料穿五千 海嘯後新低
內地部分城市春節成交情況
內地資金趨鬆 A股龍年開門紅機會高 (圖)
過去12年春節後A股走勢 (圖)
中美數據周 港股臨考驗 (圖)
財經述評:美續低息 熱錢勢湧中國
俊和彭一邦:基建停滯十年 香港陰乾 (圖)
爭港珠澳主橋工程合約額料達百億 (圖)
林奮強批港府短視 (圖)
特稿:香港工程費特別貴? (圖)
天價租嚇怕 特步港開店窒步 (圖)
調查:港樓價全球第五貴
美量寬央行增持 金價未升完
匯賢京東方廣場租金倍升 (圖)
陝西促旅業集團化發展 (圖)
內地LED產業重心開始北移 (圖)
魯交通建設今年擬增13.5%
財語短說:中行深分行貿結破千億美元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經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