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多位曾接受港大民調訪問的市民,反映問題設置不符合邏輯,選項概念含糊不清,激化兩地矛盾。圖為市民熱烈參與金紫荊廣場的升旗禮。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當「中國人」、「香港人」身份的民調風波鬧得滿城風雨之際,社會大眾均把焦點放在民調事件中的兩位主角及各自爭辯的理據上,而往往忽略了事件中非常重要的一群人—被民調機構抽中的訪問對象。究竟他們的心聲又是怎樣呢?帶著疑問,本報記者走訪了香港不同地區,訪問了部分受訪者的感受。
陳太:問卷設置不合邏輯
住在九龍城區的陳太表示,自己曾2次接過港大民調機構的電話,訪問員問了幾個基本問題後,就開始問她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香港人、香港的中國人還是中國的香港人,她聽後久久未能反應過來,批評問題的設置本身都不符合邏輯,「我是中國人,同時又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都不清楚應該選擇哪一項,又缺乏一項同時認為自己是擁有2個身份」。
王生:選項含糊難以理解
住在港島東區的王先生反映,問卷的選項很容易令人混淆,而且選項的概念含糊不清,對於一般小市民來說較難理解,「例如選項A是香港人,而選項C則是香港的中國人,兩者的區別是甚麼?甚麼叫作香港的中國人?訪問員又無解釋清楚,搞到我一頭霧水」。
李小姐:選擇較細化合理
住在南區的李小姐表示,當訪問員把問卷的選項一一陳述出來時,她即時反應是選擇與自己身份較貼近、較細化的選項,這也符合人們的心理傾向,「就如有人問你是南區居民定香港居民,我相信住在南區的居民都會認為自己是南區居民」。
張小姐:民調分化兩地人
住在沙田區的張小姐認為,一聽到問卷調查的問題時,心裡不期然會產生無名火,完全不明白為何要把香港人和中國人的選項並列,認為這實際是分化中國人和香港人的做法,「空穴來風,未必無因,最近發生的D&G事件、雙非孕婦問題等,根源都在於港人一直以來都缺乏國家觀念,以為選了中國人就等於認為自己是內地人一樣,港大民調無形中激化了兩地之間的矛盾」。
何先生:缺乏分析難相信
住在將軍澳的何先生表示,每次港大民研計劃公布有關民調的統計數據後,對結果的分析則寥寥無幾,而且都是流於表面的,基本上沒有學術成分可言,極其量只能說是市場調查;另外,日前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和中大亞太研究中心就特首民調結果也有差異,他質疑港大民研機構所有民調的可信程度,「某齯H口口聲聲話自己是從事學術研究,但每次民調公布時,都只是片言隻語般交代結果就算數,真是有口話人無口話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