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2月10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體壇保障:運動生涯風光 退役三餐怎辦?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2-1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現代中國

 退役國家隊體操選手張尚武早前在北京市王府井地鐵站出口再次賣藝維生,引來大批市民圍觀,並引發社會上一股熱烈討論。昔日,張尚武曾與劉翔等運動巨星同時在北京大學生運動會上初露鋒芒,但如今卻生活潦倒,令人不禁反思目前內地專業運動員的退役保障制度。 ■陳振寧、戴慶成 亞太國際關係學會

作者簡介 戴慶成:《環球時報》、《環球人物》、《鳳凰周刊》等內地媒體撰稿人。另定期為香港《成報》、《新報》撰寫時政評論文章。 電郵:taihingshing@gmail.com

 陳振寧: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員。亞太國際關係學會成員。定期於香港《成報》發表評論文章。曾參與《通識詞典3》的撰寫工作。

電郵:jambon777@yahoo.com.hk

新聞背景:昔日重點栽培新星 今靠賣藝維生

 張尚武生於1983年,5歲報讀河北省保定市業餘體校,7年後考進國家體操隊。經過多年的努力,張尚武在2001年第一次參加大型賽事─北京大學生運動會,便獲兩枚金牌,成為國家重點栽培對象。內地媒體和體操界都對張尚武寄予厚望,認為他可替中國在2002年亞運會和2004年奧運會奪取冠軍。然而,好景不常,2002年,張尚武因左腳跟腱斷裂,由國家隊退回省隊。2005年,張尚武帶著幾萬元的補償金及養老保險金,正式告別體操生涯。其後,他在北京市王府井地鐵站賣藝維生的消息受到廣泛報道後,引起內地社會對運動員退役生活的關注。

部分知名好手收山後月入不如前

 前國家隊舉重選手鄒春蘭在運動員生涯共獲9枚金牌,還曾成為全國舉重冠軍。然而,鄒春蘭於1993年退役後,經濟旋即陷入困境,只在一家浴池(即澡堂)謀生,每月收入不足500元人民幣。她的遭遇被報道後,引起全國熱議。在中國婦聯的協助下,她在家鄉開設一家洗衣店,生活獲得保障。

 艾冬梅願售獎牌賺錢

 前國家隊馬拉松選手艾冬梅在運動員生涯共獲19枚金牌,當中包括在北京國際馬拉松比賽及日本千葉公路接力賽等奪冠。2007年,艾冬梅因訓練而致雙腳殘疾,只能靠擺地攤為生。她曾於其網上博客表示,願意售出所有獎牌。目前,她在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的「奧運之星保障基金」工作,過著穩定生活。

 曾獨霸內地舉壇110公斤以上級冠軍近十年的才力,一生共獲得全國冠軍40多個、亞洲冠軍20多個,是名副其實的「亞洲第一力士」。2003年,才力病逝。他在生前的最後幾年,在遼寧省體院擔任門衛(保安員)。逝世當日,家裡只剩下300元。

小知識:內地專業運動員保障法規一覽

 新中國建立後,中央政府對專業運動員的保障制度,已經提高關注。

 1956年,非正式檔提出專業運動員參賽的保險制度,該保險制度針對參賽期間遇到運動受傷的事件。1962年,國家體委發布《關於處理傷病運動員的幾點意見》,該文件不單針對參賽時遇到的運動受傷事件,還涵蓋運動訓練中導致的傷病。改革開放後,一系列建立專業運動員保障制度的檔推出,包括《關於著名優秀運動員上大學有關事宜的通知》、《關於加強和發展優秀運動隊職業教育的意見》等。1995年,國家更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以法律形式對專業運動員的利益進行保障。

優化保障制度 防止青黃不接

 社會普遍意見認為,內地需要加強專業運動員退役保障制度的建設,主要是基於以下幾項原因:

拚搏為國爭光 操到滿身傷患

 運動員在受訓和參賽時受傷在所難免。即使是劉翔等知名選手,也曾在比賽中受傷,需時休養。若更不幸的,如艾冬梅般身受殘疾之苦,退役後的生計更是一大難題。運動員為國家和國人爭光,日夜鍛煉,比賽拚搏,身體難免受到損傷,如鄒春蘭在退役時有喉結(即喉核,意指咽喉部位的軟骨突起)、聲音沙啞、不孕等後遺症。有見及此,有人認為,國家應對運動員的退役生活作出保障和支援。

轉型難出路窄 失業率高

 內地運動員將生活的大部分時間用作訓練和參賽,無法抽空參與其他活動,即使是剛過去的春節,不少運動員仍要接受訓練或只能小休一會,這令他們退役後難以轉型。根據新華社報道,在每年退役的6,000名專業運動員中,近半失業或未能繼續升學。另外,根據《中國體育報》的報道,在近30萬名退役運動員中,近80%受到失業、受傷或貧困問題困擾。有輿論認為一般運動員在退役後,獲得的補貼不多,轉型道路崎嶇。

 相對足球、籃球及乒乓球等受大眾關注和歡迎的運動,較少人喜歡或技術要求頗高的運動如體操、水上項目等,運動員退役後的出路更少。

封閉式訓練 缺文化教育

 內地運動員從小到大都接受訓練,欠缺文化教育,這種情況主要是基於以下原因:

1. 部分家長對具有運動天賦的子女灌輸「金牌主義」,令其相信金牌可獲得很大的經濟效益;

2. 部分教練只著重運動員的運動訓練,忽視其文化教育,甚至將經濟效益與比賽成績聯繫起來,教授偏差的價值觀;

3. 整個體育制度未能對運動員提供足夠的文化教育。

 事實上,現時內地運動員的選拔制度,大部分是採用「少體校─>體工隊─>國家隊」的3級模式。在少體校時,運動員都有適量的文化教育的安排,但踏入體工隊和國家隊後,運動員基本上只能過著與世隔絕的封閉式訓練生活,很少可以得到文化教育。該制度雖可集中發揮人力、物力、財力的優勢,但欠缺文化教育令運動員只有運動技能,沒有升學或就業的能力。例如鄒春蘭雖然得到協助開設洗衣店,但她表示,由於不能閱讀,不懂電腦,難以處理賬目。有人認為這例子正好反映運動員欠缺文化教育所面對的困境。

前車可鑒 嚇窒有志後生

 不少優秀運動員如張尚武、鄒春蘭、艾冬梅等知名運動員的坎坷遭遇,令人唏噓,更減低年輕人投身成為專業運動員的意慾。因此,運動員退役保障制度的建設,需作進一步加強。

投資更疏爽 選拔更科學

 國家對退役運動員已有一定的保障法規,問題關鍵是如何落實。舉例而言,《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對運動員的保障需更好地落實,其第28條規定:「國家對優秀運動員在就業或者升學方面給予優待」,然而就業和升學都對運動員的文化知識有一定要求,國家需在有關方面投入更多資源,例如提供就業和升學輔導、舉辦經驗分享會、研究運動員退役問題等,才能更好地落實有關法規。

「教」「練」兼顧 免變文盲

 專業運動員除接受日常訓練外,在其學習的黃金時間,還應得到更多文化教育,以減少運動員變成「半文盲」甚至是「全文盲」的機會。有人認為,訓練和文化教育兩者兼顧,能大幅減少運動員退役時面對的轉型困難。

全方位評核身心 增醫護人員

 選拔制度需更科學,在體格、心理素質等多方面作出評核,選出精英中的精英。這既可令國家的資源投入更有效,還可減輕運動員退役轉型的問題。

 同時,訓練必須顧及運動員的承受能力。根據任海教授在上世紀70年代初進行的有關優秀少年田徑運動員的調查顯示,在結束系統性訓練的運動員中,男隊員和女隊員分別有高達51.7%和58.8%是因傷病離隊;在尚未離隊的運動員中,男隊員和女隊員分別有高達61.3%和57.1%有不同程度的傷病。就此,調查報告建議,教練需要使用更科學的訓練方法,密切關注運動員的心理和身體素質;國家也要增設醫護人員、營養師等照顧運動員。這些措施都有助減少運動員遇到傷病的機會。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指出張尚武的個案反映哪些內地退役運動員的困境。

2. 參考上文,分析內地運動員的保障制度有何不足,試舉3項並加以說明。

3. 承上題,針對上題的不足,建議改善措施。

4. 外國的專業運動員退役保障制度有何地方值得內地借鑒?試舉例加以說明。

5. 相比內地的專業運動員,香港的專業運動員所面對的困境是否相似?試舉例加以討論。

延伸閱讀:

1. 《前體操國手張尚武 再現京城賣藝》,《香港文匯報》,2012-01-28 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1/28/WY1201280001.htm

 註:該文對張尚武賣藝作出報道,並簡介其生涯。

2. 孫嘉擇、張中印、李建民:《我國退役運動員就業困難的三大表現》,《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年第19卷第10期

 註:該文分析內地退役運動員就業困難的3大表現,包括整體表現就業困難、偏門項目運動員就業更困難、傷病運動員就業或工作均較困難。

3. 李蘇、張翼:《論運動員社會保障體系的構建》,《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07期

註:該文對內地運動員的退役保障制度提出不少建議。

相關新聞
10自資院校學費漲 140課程至少加2.2% (圖)
各院校自資專上課程學費 (圖)
報名費最平與最貴差5倍 (圖)
港生迫爆教博 暨大查詢增兩成 (圖)
佛山教育界組團參展 (圖)
立會促檢討少數族裔教育
醫護緣:護士課程搶手 報讀疑團淺析
港大教研頒獎禮 (圖)
體壇保障:運動生涯風光 退役三餐怎辦? (圖)
社評雙語道:加強纜車監管 提升服務質素 (圖)
細味巨著A-Z:Yes, this is VANITY FAIR; not a moral place certainly ...
輕描淡寫話英語:短語動詞 耐人尋味
好書說不完:《港國鏡─內地留學生看香港》 (圖)
好書說不完: (圖)
溫總名語錄: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圖)
獅子山下.掌聲響起.羅文 (圖)
徵稿啟事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