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海珠大橋曾是廣州的標誌。 網上圖片
當年海珠橋的設計非常周到,為了方便大船通過,中段橋面每天下午四點開合。橋上設有巨大的動力設備,只要拉動吊索,控制橋面一啟一關,海珠橋中段便可一分為二,往兩邊打開。
1938年,日軍為了盡快攻下廣州城,派遣飛機大肆轟炸廣州,海珠橋的橋體的開合器被震壞。日軍侵佔廣州後,盜走了橋上的整套設備。從此,海珠橋中間的吊樑就不能隨意開合,大船無法通過,只能停泊在黃埔碼頭。海珠橋第二次被轟炸,是在1949年10月14日,人民解放軍兵臨城下,國民黨廣州司令部命令部隊把海珠橋炸毀。5時55分,一聲猛烈的爆炸,鋼鐵結構的海珠橋被國民黨炸成了兩截,中孔鋼樑沉沒,南北兩孔大樑折斷,東南、西北橋墩皆被炸毀。
一度成跳橋「聖地」
2009年4月,海珠橋上演「跳橋秀」12起,幾乎4天一起,8人被行政拘留。因為跳橋頻發,有市民把海珠橋戲稱為跳橋「聖地」。容易攀爬、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車流人流量大,似乎正是海珠橋成為跳橋「聖地」的原因。為防有人爬橋,海珠橋有了防護新招:引橋鋼架塗抹黃色油狀物質,更有專人把守。 ■來源: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