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鴉片戰爭。 網上圖片
——一杯茶引發了鴉片戰爭?
從托馬斯.孟時代起,英國人就不斷強化一個簡單的信條:「在價值上,每年賣給外國的貨物必須比我們消費他們的為多。」這些重商主義者強調的「對外貿易中硬通貨淨剩餘」的原則,顯然跟當時中英貿易中英方硬通貨「入不敷出」的現狀是相矛盾的。據統計,在18世紀最初的60年裡,英國出口中國的物品中只有10%是貨物,其餘都是金、銀等硬通貨,1721—1740年間,輸入中國的金銀比例更高達94.9%。為改變這種貿易格局,英國人就必須強行輸入某種商品,即使這種商品是奪命毒藥也無所顧忌。
佔中國市場 轉貿易格局
早在18世紀中後期,英國人就掌握了印度(孟加拉)的鴉片產地,在沒有佔領中國市場的情況下,鴉片成為英國向中國輸入商品的不二選擇。到19世紀40年代初期,雖然隨著鴉片的輸入越來越多,白銀大量流到中國的局面有了一定改觀,但總體來說,如果沒有鴉片貿易,那麼英國人對中國的貿易肯定會一直處在「吃虧」的狀態。因此,對於英國人來說,鴉片貿易就是必不可少的。
英國人開始大規模的鴉片貿易後,英國對華貿易中白銀大量流失的狀況得以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中英貿易格局逐漸達成了病態平衡。在這個平衡的背後,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生產、銷售流程:印度等地的農民在鴉片田裡種植、收割鴉片;收割後的鴉片被送到工廠進行煉製並包裝;以東印度公司為代表的遠洋貿易公司負責將這些成品鴉片送到中國沿海的天津、廣州等大碼頭,通過洋行和中國內地的分銷商送到中國城鎮和農村煙館以及居民手中;無數的黃金、白銀則由中國人手中反向流回到英國商人的手中。至此,一條英國人消費茶葉—黃金、白銀流入中國—中國人購買、吸食鴉片—更多黃金、白銀流回英國的完整而「平衡」的貿易鏈形成了。
以戰爭暴力 恢復利益鏈
隨著鴉片輸入的逐年增加,鴉片對中國民眾的毒害影響也逐步顯露無遺。白銀的大量流失和國民的日漸沉迷,引發了朝野人士的恐慌和民間有識之士的撻伐,隨之引發了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及大規模禁煙運動。這樣,已然形成的利益鏈條被打斷了,英國人最終選擇了以戰爭暴力來恢復它。戰爭的結果是眾所周知的!所以我們說:一杯茶引發了一場戰爭。當然,大家都明白,引發戰爭的實際上是利益和利潤。
應該說,英國人的茶葉消費所帶動的整個貿易鏈條是非常重要的。英國與歐洲其他國家及北非、中東、小亞細亞之間的貿易自古就存在,但當中英茶葉貿易大規模的發展及隨後而來的鴉片貿易的發展,卻有著不同的意義。世界性的交流與交往改變的不僅是英國人杯子裡的飲品和中國人嘴中的煙管,改變的還有那個世界和時代。這表明真正的東西方大規模的貿易開始了。鴉片戰爭只是全球化大戲中的一幕,由此,兩個國家開始進入了同一個「地球時間」。時至今日,英國人依然喝著濃香的茶,中英貿易也一如既往地進行著。那場戰爭已經過去170年,處在全球化漩渦中的中國人和英國人的角色和位置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了嗎?這個問題值得深思。(二之二,完) ■來源: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