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景熙)創意在當今社會越來越重要,facebook、蘋果電腦與iPhone等創新科技之所以大行其道,與它們都能跳出固有框框,成功把科技與生活結合不無關係。因此「創意教育」備受學者重視,有香港浸會大學學者圍繞內地、香港、台灣、新加坡,就相關「創意教育」政策及策略進行比較分析。研究發現,四地已具備加強創意人才培育意識,但在架構上,卻只有台灣設有獨立政策,且覆蓋全面,兼具強大影響力。至於香港「創意教育」則滲透在各學科之中,但只限於中小學,被指欠缺持續性。
浸大學者比較四地研究
有關研究題為「4個華人社會的創意教育政策及策略分析」,由浸大兒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誠負責,獲期刊《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刊登。
研究指內地、香港、台灣、新加坡,均意識到創意是未來知識型經濟不可或缺的力量,並於年前發表「創意教育」政策文件,包括內地《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及高等教育法》、香港《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新加坡《Towards Thinking Schools》及台灣《創造力教育白皮書》。
獨立成政策 設有十主題
研究比較四地「創意教育」策略,發現於架構上以台灣做得較好。因為台灣把「創意教育」獨立成一個政策,而且覆蓋面廣泛,總計有十大主題,包括「文學與歷史」、「科學技術」、「移民與文化差異」、「醫療教育」等等,非常多元化。另台灣強調「全民參與」,舉辦多項活動,例如由教育部門提供資源,讓各所學校設立創意走廊、允許教師在職進修創意課程、成立創意人才獎學金等等。至於社區方面,各鄉鎮設有圖書館、美術館等等,不定期舉辦藝術展覽,亦會製作有關社區創意活動的節目,希望提升台灣整體創意水平。
港星採滲透 持續性欠奉
有關內地方面,研究指當局主要偏重於科技研發上的創意,而且只集中在高等教育層面,未夠多元化。另香港及新加坡則相反,「創意教育」集中在小學至中學時期,主要以「滲透式」在各學科出現,但到了高等教育則沒有繼續發展,持續性欠奉。
研究認為台灣「全民參與」雖然花費資源甚多,但從個人、創意工業到社會,都具備強大影響力及滲透性強,值得借鏡。研究又強調,教師於「創意教育」中極重要,如在課堂中對學生提出的創意想法保持高敏感度並加以引導,可說是創意發展基礎。
|